1912年1月15日,这个古老的国家在经历了辛亥变革后,众人以为的新时代并没有到来,革新派在南京陷入财政困难,摄政王的下野让京都的太后正计划退位。
西欧紧锣密鼓的备战计划,让列强感受到坐在火药桶上的气氛。
成都的秋夜带着几分湿冷,武侯祠的红墙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肃穆。
唐启站在祠前古柏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配枪。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三更天了。
"
总督,人都到齐了。
"
周天从阴影中走出,这位滇军参谋长的声音压得极低,“按照您的吩咐,分三批进来的,利剑大队在四周都安排了哨岗。”
唐启点点头,军靴踏在青石板上出清脆的声响。
他今年二十有五,滇省军政府总督的身份给了他召集这次会议的名义,却也成了最大的风险。
祠堂偏殿内,一百六十余人或坐或立,煤油灯将他们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壁上,交织成一幅奇异的画卷。
"
唐总督到!
"
随着卫兵的低声通报,殿内立刻安静下来。
唐启的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夜校教师陈默扶了扶眼镜,纺织厂工会代表王秀英粗糙的手指紧攥着衣角,学生领袖赵明远眼中燃烧着年轻人特有的热忱。
角落里,几位穿军装的军官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
"
诸位。
"
唐启开口,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今夜我们以祭拜武侯为名聚集于此,实则是为了一件关乎西南四省千万工农命运的大事。”
他解下军装外套,露出里面的粗布短褂,这个动作让在场不少人倒吸一口凉气。
滇省总督穿工农服装,这本身就是一种宣言。
"
唐总督,您这是…"
川北农民协会的刘老栓瞪大了眼睛。
"
从此刻起,我不是以滇省总督身份与诸位对话。
"
唐启解开领口铜扣,“而是作为你们中的一员,一个立志改变这吃人社会的普通青年。”
殿内响起低低的议论声。
昆明兵工厂代表李明举手:“唐兄,西南局势,内部开始争权夺利,北边朝廷被北洋派系掌控,东边革新派控制了两湖、两广,加上我们西南已经天下三分…”
"
正因如此,才更凝聚工农力量!
"
学生代表赵明远猛地站起来,年轻的脸庞因激动而泛红,“辛亥变局到现在,可洋人照样在我们的土地上横行,农民照样饿着肚子交租子!”
"
明远说得对。
"
唐启示意青年坐下,"
但李明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
他走到殿中央,煤油灯的光将他棱角分明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要问题——如何在军阀和列强的夹缝中,让工农的声音不被扼杀。”
角落里传来一声冷哼。
唐启转头,看见总参谋长蔡将军抱着胳膊,脸上带着讥诮:“总督大人,您这是要我们脱下军装去种地?还是要扛着锄头打仗?”
殿内气氛骤然紧张。
周天急忙打圆场:“蔡将军,唐总督的意思是…”
"
我自己说。
"
唐启抬手制止周天,直视龙骧,“蔡兄,去年你在蒙自府亲眼见过英国人的锡矿是怎么对待中国工人的。
十二小时劳作,断手断脚就扔出矿场。
你当时拔枪要毙了那英国监工,是我拦住了你。”
蔡将军脸色变了变,抱着的胳膊放了下来。
"
我不是要军人去种地,而是要建立一支真正为工农而战的军队。
你以为的军费受内政计划影响,但我想告诉你,强军和强民并不冲突,钱不给军队用,难道用来当战争赔款吗?"
唐启的声音在古殿中回荡,“我只能告诉你,军费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是必须问题,但要避免军队腐败,军纪涣散,同样民政也不是要工人放下工具,而是要让他们成为工厂的主人!”
老教师陈默突然剧烈咳嗽起来,王秀英连忙给他递水。
咳嗽平息后,老人颤巍巍地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