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量的、长长的警车队伍从外地开进米粮县的时候,米粮县人民都兴奋地驻足观看,因为他们知道,或者早已经听说,米粮县的贪官们,坏人们要倒霉了,这些外地的警车都是来捉拿米粮县的坏人的,外地警车受到了米粮县人民的夹道欢迎。
根据董昌明交代的情况,首先从董昌明的住所里搜出了那个记录着他行贿名单的笔记本,这是最大的收获。
然后,阳风派卫青立即将这个十分重要的笔记本火速送到省纪委交给林正刚书记,为了防止万一,在卫青出发之前,阳风还将那笔记本一页一页地进行了拍照保存,这样,即使有人想路上拦截,要抢走那笔记本也没多大意义了。
为了保证笔记本安全送达,阳风还让米粮县刑警队派了两名刑警跟卫青一起护送。阳风信得过那个刑警队长,因为他也很痛恨董昌明这个坏蛋。
对董昌明住所的搜查是连夜展开的,就在卫青他们逛街吃完晚饭回来就开始了,赵爽接到电话的时候,他刚刚和蒋芝穿好衣服,准备离开宾馆的那间钟点房。
卫青要和警察们一起护送董昌明的笔记本到省纪委,临走之前,他用非常复杂的目光看了蒋芝一眼,而蒋芝却对他视而不见,好像他们之间从未发生过什么。
这个夜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所有省纪委巡视组的干部、包括阳风都必须跟警察们一起对董昌明的两个住所进行搜查。
夜色深沉,但米粮县公安局家属院三号楼董昌明家的搜查工作,正进入白热化。表面朴素的居所,仿佛一个被剥开的洋葱,每一层都露出令人震惊的内里。最初的发现是在书房。那面顶天立地的书墙,摆满了马列着作和公安业务丛书,显得正气凛然。
但一名眼神锐利的技侦人员用手指关节轻轻敲击侧板时,听到了沉闷回声与实心木材的差异。他沿着边框仔细摸索,指尖触到一道几乎无法察觉的缝隙。用力一推,伴随着轻微的滑轨声,整面书墙竟像一扇巨大的隐形门,悄然滑向一侧,露出了一个仅容一人站立的幽暗空间。
没有灯光,但强光手电照进去的瞬间,围拢过来的几名干部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那不是预想中的保险柜,而是一个深度约一米的壁龛。里面没有文件,只有实物,像货架一样层层堆叠。
最下层,是几个半透明的密封整理箱,箱子里是码放得极其整齐、砖块般的百元人民币,崭新的钞票甚至还没完全去掉捆钞纸的僵硬感。一箱,两箱,三箱……初步目测,仅这一层的现金,就已是一个天文数字。
现金之上,是更令人瞠目的景象。几十根金条,每根都有标准的500克重量,被妥善地放置在带有凹槽的软木匣中,黄澄澄、沉甸甸的光芒,在灯光下流淌着一种冰冷而诱人的质感。
它们旁边,是几个打开的丝绒首饰盒。其中一个长条盒里,躺着十几根粗细不等的金项链;另一个方盒里,是各种金戒指、金镯子,上面还镶嵌着红蓝宝石,款式老旧,却透着一种扎实的财富感。
这仿佛是某个旧式土财主的宝藏,充满了对黄金赤裸裸的迷
恋。然而,搜查人员的目光很快被壁龛最上层吸引。那里没有黄金的俗气,却散发着更浓的奢靡气息。七八块名表静静地躺在各自的表盒里,劳力士、欧米茄、百达翡丽的标志隐约可见,表盘在光线下折射出低调而复杂的光泽。
与名表相伴的,是几个敦实的木盒,上面印着“贵州茅台酒”、“TURY”等字样。打开一看,是年份久远的飞天茅台和人头马路易十三。这些,还只是开胃菜。
真正的重头戏,在城西山腰那处隐秘的独栋小院。当省纪委的干部和警察们在开锁专家协助下,进入这处外面看似普通、内里却装修得如同豪华酒店套房的宅子时,连见多识广的阳风都微微皱起了眉头。
搜索从书房开始。那张巨大的红木书桌,一个抽屉被拉开,里面是几盒昂贵的雪茄和几沓散乱的美金。
但搜查人员没有停留,他们蹲下身,仔细敲击书桌面板下的每一个角落。在桌子底部一个极其隐蔽的夹角处,手指触到了一个微小的凸起。轻轻一按,书桌侧面一块看似完整的雕花面板无声地弹开,露出了一个扁平的暗格。里面不是现金,而是几十本护照和港澳通行证,贴着董昌明的照片,却对应着不同的姓名和身份。
但这依然不是核心。所有人的目标,都指向了主卧室那个倚墙而立的巨大、厚重的品牌保险箱。它像一头沉默的钢铁怪兽,守护着最后的秘密。开锁专家尝试了多种方法,额头渗汗,保险箱却纹丝不动。僵持之际,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刑侦负责人走出了别墅,在夜色中打着手电,仔细审视着这个院落。
他不看主建筑,却走向角落那个堆放园艺工具、略显杂乱的小木屋。他示意工作人员移开几个沉重的花盆和肥料袋,露出面与墙根的接缝处,终于,在一处布满灰尘蛛网的地方,发现了一小块颜色略深的区域,形状规整。
他用随身的小撬棍尖端轻轻抵住边缘,用力一别。一块与周围水泥地几乎无缝衔接的“假地砖”被撬了起来,
坑里,放着一个军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