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部里的气氛,因为林毅归来后展现出的雷厉风行而变得紧张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毅身上,等待着他下一步的指令。
余秋里看着林毅盯着地图沉思的样子,主动开口打破了沉默:“林毅同志,你刚回来,一路辛苦。现在敌情大致就是这样。总部和军区的意思是让我们相机而动,在外围搞出些动静,牵制敌人。你有什么初步的想法,可以先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议一议。”
他这是在给林毅搭台子。
他知道,林毅虽然年轻,但打仗的鬼点子最多,看问题的角度也总是出人意料。
林毅抬起头,目光从地图上移开,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余秋里身上。
“政委,我的想法很简单。”林毅的声音不大,但异常清晰,“策应,不能只停留在骚扰上。小打小闹,对冈村宁次的七万大军来说,不痛不痒。要想真正帮到晋察冀的同志们,就必须打疼鬼子,打到他们的要害上,逼得他们不得不把伸出去的拳头缩回来。”
“说得对!”王大壮一拍大腿,瓮声瓮气地说道,“司令员,你就说打哪儿吧!我这大刀早就憋不住了!”
余秋里赞同地点点头,示意林毅继续说下去。
他也觉得小打小闹意义不大,必须得有一次有分量的军事行动。
“要打,就要打出我们第四军分区的威风,要让冈村宁次知道,他的后方并不安稳。”余秋里补充道,他指了指地图的北面,“安阳是平汉线上的重镇,也是鬼子在彰德府地区的中心据点。现在鬼子的主力都被吸引到北面和南面,安阳的守备力量肯定相对空虚。如果我们能联合军区其他兄弟部队,对安阳发起一次大规模的破袭,切断平汉铁路,必然能震动华北,迫使冈村宁次从晋察冀抽调部队回援。这样一来,晋察冀的压力就能大大减轻。”
余秋里的提议,从军事角度看,是十分稳妥和合理的。
安阳地理位置重要,攻击安阳能直接威胁到日军的南北大动脉,战略价值很高。
而且,联合兄弟部队一起行动,兵力上也有保障,风险相对可控。
在场的不少干部都点头表示赞同。
这确实是一个四平八稳、很符合八路军当前战略战术的方案。
然而,林毅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政委,觉得打安阳不太妥当。”
一句话,让刚刚还热烈起来的气氛瞬间冷却。
王大壮不解地挠了挠头:“司令员,为啥啊?安阳的鬼子少了,正好打他个措手不及啊!”
余秋里也有些意外,他看着林毅,问道:“说说你的理由。”
林毅走到地图前,拿起指挥棒,点了点安阳的位置。
“安阳,看着是块肥肉,实际上,可能是一个带毒的诱饵。”
他解释道:“第一,我们觉得安阳空虚,鬼子也知道我们这么想。冈村宁次是什么人?中国通,老狐狸一个。他敢把主力调走,就不怕我们掏他的后路吗?我敢断定,安阳城里或许兵力不多,但周围一定布满了陷阱。我们一旦大规模集结部队靠近安阳,正中他的下怀。他部署在晋察冀外围的机动部队,掉头南下,就能和安阳的守军对我们形成内外夹击。”
“第二,我们是策应作战,目的是解围,不是决战。攻击安阳这种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必然会陷入旷日持久的攻坚战和消耗战。以我们目前的家底,打不起。就算打下来,我们守得住吗?到时候鬼子大军回援,我们就会从打人者变成被打者,陷入重围,得不偿失。”
“最重要的一点,”
“攻击安阳,动静太大了。我们需要集结几个主力团,甚至几个旅级单位。这么大规模的调动,根本瞒不过鬼子的眼睛。等我们辛辛苦苦跑到安阳城下,鬼子早就严阵以待了。到时候就是一场硬碰硬的死仗,这不符合我们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原则。”
林毅的一番分析,有理有据,冷静客观。
司令部里鸦雀无声,刚才还觉得打安阳是个好主意的干部们,此刻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不得不承认,林毅考虑得比他们更深、更远。
余秋里听完,也缓缓点了点头。
他虽然提出了打安阳的建议,但那只是一个基于现有情报的常规思路。
林毅指出的风险,他也并非没有考虑到,只是没有林毅看得这么透彻。
“你说的有道理。”余秋里看着林毅,“打安阳确实风险太大,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那么,依你之见,我们应该把目标放在哪里?”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林毅身上。
既然不同意捅安阳这个马蜂窝,那你的目标是哪里?
林毅没有立刻回答。
他拿起一支红蓝铅笔,走到地图前。
他先用红笔,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核心区域画了一个圈,又在南边的郑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