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短暂的和平协议。
连续的挫败,让往日里意气风发的曹操都变得萧瑟苍老了些许,两鬓都生出了一丝白发,看样子像是老了十岁一般。
但曹操毕竟是曹操,经历过低谷后的他很快便就振作了起来,也许是此前经历的惨败太多,让他有了复盘反思的好习惯,让他意识到了一块可以耕作、生产的根据地是如何的重要,故而回转山阳郡的第一时间,曹操便开始了工坊的修复工作。
“哈哈,不错,尔等都干的不错!工坊完工尔等皆有奖赏,还有你们这些匠人,都要努力的干活,谁干得多,干得好,某曹孟德都不吝奖赏!”
山阳郡城外,重建的工坊不再以木头建筑为主,整个工坊区都由层层垒砌的高墙所遮蔽,随着这些墙体的延伸,很快便能与郡城连接到一起。此刻的曹操满面红光,不断对着身前的工匠、官吏勉励大气道。
“来人,发赏!”
说罢,曹操大手一挥,便有一个个随从端着托盘上前,托盘上盛放着大量的金银财货,看得在场的官吏工匠两眼放光。
“我等,谢主公赏赐!”
受赏的官吏工匠接到赏赐,纷纷伏首拜下,连连高呼。
“哈哈哈,尔等尽情施展才能,若有人能于器械、工坊上立下大功,某也不吝官职赐下!”
看着身前一众拜下的众人,曹操又是一阵大笑,接着画下一张大饼,引得许多人眼神闪动,有了钻研眼前器械的心思。
眼神敏锐的曹操见此,心情大好,经历过与刘备一战的他,真切意识到了匠人、亦或者技术工艺对一场战争的影响力之大。
当前的他,极为迫切的希望能有大匠出世,能够将曹军手中笨重的大炮进行改良,又或者将曹军手中的火器进行革新升级,以赶上北方那个大敌的进步脚步。
刚刚巡视完城外新建工坊完工后的曹操心情不错,策马回转间不忘询问起北方的邻居公孙度的近况:
“东郡的现状如何?公孙度最近有何动作?”
“回禀主公,东郡如今并未有任何军事调动的行动,据我方的探子回报,整个北地而今太平得紧,工商繁盛,黔首安居,大河之上舟船往来,尽是转运商品之商贾,似乎这位北地之主,是个特别喜欢做生意的。”
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微笑着回应,看样子对公孙度重视商徒而打压士族很是鄙夷,哪怕对方已经是名义上的诸侯之首,荀彧等人仍旧免不了升起轻视之心。
“做生意?”
曹操却完全不同,尽管他至今都未曾与公孙度正面交锋,可仅仅面对北面给予他的压力,就让此刻的他有些喘不过气,深知对方多么棘手的他却完全不敢掉以轻心:
“文若可不能看轻了商贾之辈,这些日子某看完了探子回传的公孙度过往战例。尽管在战术战法上并不出彩,可其人用兵却堂皇大气,往往以大势压人,出兵之时,其实就已经决定了胜负。
而这大势又是从何而来?不就是充足的粮草、强悍的兵卒,以及庞大的后勤支持能力吗?
也正是文若你所看轻的商贾,让公孙度这些年的东征西讨给予了物资支持。要知道,眼前庞大的工坊,据说在那北地、辽东,据说有上百座!”
说到最后,曹操也不由连连吞咽口水,随着他对公孙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南北交流越发频繁,得到的讯息也越发多了起来,然而,了解的越是清晰,曹操心中的绝望感反而越是浓重。
要说与刘备交锋,曹操自诩在用兵作战上强上刘备几分,只待曹军的骑兵成长起来,他们补上了最后一块短板,便可彻底压倒刘备这个曹操从前看不起的小人物。
可要是将对象换做是公孙度,曹操目前完全拿不出一套完整的对策出来,不仅是他,就连面前的荀彧,以及不断投靠他的颍川谋士集团,都随着对公孙度实力的分析而生出了几分绝望心思。
“可,公孙度也不是没有弱点。公孙家本是小族,底蕴尚浅,并不能安稳的掌控地方。彼辈实力壮大至此,却不急着扩张,不正是表明了公孙度并无掌控天下的信心吗?”
荀彧闻言,张了张嘴,涩声争辩道。
“哎,这才是我最担心的啊!”
曹操看看面前这个往日里信心满满的谋士,心中也满是忧郁,慨然叹息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