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的镇北将军张辽,那里有幽州提供的充裕粮草,张辽在雁门练兵日久,也该出来活动一下了。
翌日,公孙度乘船出大梁水,转小辽水后进入大辽水,接着借助西北季风上溯,经辽阳、望平、最终抵达此次军兵的出发地高显。
一路上,据公孙度所观,比之大梁水的和缓,滋润了襄平左近良田,大辽水就要汹涌多了,河水冲垮河道,蔓延继而形成沼泽的区域很多,连成一片也便成了人所共知的辽泽。
但辽水汹涌的同时,也让大型舟船有了上溯的可能性。大辽水之上,一列列张开风帆的舟船遮天蔽日,配装了改进风帆的舟船,在强劲季风的助力下,载运着远超车马承载力的物资,向着目的地挺进。
一路上有惊无险,大辽水的水量充足,加之阳仪等人事先疏通河道,让这条水系真正有了承担战事转运职责的可能。
八月初,公孙度抵达了集结重兵的高显城。
站在船头观望,岸边的营帐绵延到了天际,牵着马匹的军兵随处可见,与之相比,远处巍峨的高显城,倒是像个孤岛一般。
“使君来了!”
“主公到了!”
公孙度抵达高显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般,在他现身于身前时,高显的辽地军兵就几乎要将他淹没,不论是从前并肩作战的老兵,还是听着公孙度传说,受过公孙度恩惠的新兵,人们簇拥着上前,都想要见识这个让他们摆脱困境的主君。
“使君!公孙使君!”
“万年!使君万年!”
兵卒们无意识的呼喊着公孙度的名号,声音汇成浪潮,在整个原野上回荡着。
望着面前的汹涌人潮,以及那些军兵眼中的热切,骑在马背上的公孙度感到一阵头皮发麻,那不是恐惧,也不是激动,而是发自灵魂的颤抖,此刻的他,终于真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民心所向。
从周围军兵的眼神中,公孙度体会到的是一种狂热,这些年随着公孙度的事迹广泛传颂,辽地儿郎几乎将他当作圣人一般看待,此刻见到真人,不等公孙度说什么激励士气的话,众人的士气便已经达到了顶峰。
“黄袍加身也不过如此,赵匡胤当年,肯定不如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