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成功地挑选出了三千余名精锐士兵。
这些士兵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勇猛善战,他们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才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与此同时,马隆并没有停止对兵器的改良。
他深知凉州地区地形复杂,多山地和峡谷,因此普通的兵器在这种环境下可能无法发挥出最佳效果。
经过深思熟虑,马隆设计出了一种名为“扁箱车”的战车。
这种战车的车身相对狭窄,这样一来,它就能够在山间小道上自由行驶,而不会受到地形的限制。
更重要的是,这种战车在战时还可以拼接成营垒,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有效地抵御敌军骑兵的冲击。
此外,马隆还特意打造了大量的长柄战斧和连弩。
长柄战斧的设计使得士兵们可以在近距离内轻易地劈砍敌军的战马,从而打乱敌军的阵型。
而连弩则具有射程远、威力大的特点,能够在远距离对叛军进行有效的压制,使其无法轻易逼近。
一切都已准备妥当,马隆身先士卒,率领着三千训练有素的精兵,携带着充足的军粮和精良的兵器,从洛阳浩浩荡荡地出发,一路向西挺进。
然而,此时的凉州已经完全被叛军所掌控,沿途的关卡要道都被树机能的部下严密把守。
马隆的大军刚刚踏入凉州境内,就遭遇到了叛军的层层阻击。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马隆并没有丝毫的畏惧,他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军队,充分发挥自己卓越的谋略和所携带的先进兵器的优势。
在战场上,马隆屡屡使出奇招,让叛军防不胜防。
他巧妙地运用地形,设下伏兵,出其不意地攻击敌军;他还利用自己带来的新式兵器,给叛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尽管叛军人数众多,但马隆的军队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顽强的战斗力,他们紧密配合,一次次击退了叛军的进攻。
当马隆率领大军途经凉州东部的山区时,他们遭遇了一场精心策划的伏击。
叛军巧妙地利用了地形的优势,在峡谷两侧布下了重重陷阱,企图将马隆的军队一网打尽。
然而,马隆并非等闲之辈。
他目光如炬,一眼就看穿了叛军的计谋。
面对如此险恶的局势,他毫不慌张,迅速下达命令,让士兵们将扁箱车首尾相连,形成一道坚固的移动营垒。
这道营垒就像一条钢铁巨龙,缓慢而坚定地向前推进。
每一辆扁箱车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
士兵们躲在车后,既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随时对敌人发起攻击。
叛军眼见马隆的大军如此严密地防备,不禁有些惊愕。
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纷纷从山上向下射箭,希望能给马隆的军队造成一些伤害。
然而,马隆早有准备。
他命令士兵们迅速取出事先准备好的木板,将其竖在车旁,形成一道坚固的盾牌。
这些木板不仅能够挡住箭矢,还能为士兵们提供一定的掩护。
与此同时,马隆还指挥着连弩手们进行反击。
连弩手们站在扁箱车上,居高临下地瞄准山上的叛军。
他们扣动扳机,密集的弩箭如雨点般射向敌人。
弩箭的威力巨大,一旦射中,叛军往往会应声倒地。
一时间,山谷中箭雨纷飞,喊杀声此起彼伏。
叛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击打得措手不及,伤亡惨重。
在马隆的精妙指挥下,他的军队成功地抵挡住了叛军的进攻,并给予了敌人沉重的打击。
叛军见势不妙,不得不狼狈地撤退,马隆则率领大军继续前进,向着目的地稳步迈进。
此后,马隆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巧妙地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精心设计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磁石阵”。
他通过深入了解叛军的情况,得知这些叛军士兵大多身着厚重的铁甲,这一关键信息成为了他制定战略的重要依据。
于是,马隆果断下令,派遣一队精悍的士兵悄悄地在道路两侧的山壁上铺设了大量的磁石。
这些磁石被巧妙地隐藏起来,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
一切准备就绪后,马隆决定采取一种示弱的策略来引诱叛军上钩。
他故意让自己的军队表现出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样子,给叛军造成一种有机可乘的假象。
果然,叛军看到马隆的军队如此不堪一击,立刻兴奋起来,毫不犹豫地展开了追击。
他们以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轻易地将马隆的军队一举击溃。
然而,当叛军的骑兵们进入到磁石阵中时,他们才突然发现自己的铁甲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紧紧地吸附在了山壁上的磁石上。
无论他们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磁石的强大吸引力。
此时,叛军士兵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
他们的行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原本灵活的骑兵此刻变得笨拙不堪,完全失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