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舒云回望着他,从他坚定而睿智的目光中汲取了力量。
她知道,玄烨的爱子之心,与她一样深沉,甚至更为长远。他不仅要保护胤祚的安全,更要为他铺就一条真正能走向巅峰、并且能稳稳立足的道路。
“臣妾明白了。”她轻轻倚入他怀中,感受着他胸膛传来的、令人安心的沉稳心跳,“臣妾会守好坤宁宫,也会陪着祚儿,慢慢长大。”
阳光正好,将相拥的帝后身影拉长。三岁的胤祚在偏殿吃着甜甜的糕点,尚不知自己无意间展露的天赋,已在父母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波澜与更为深远的谋划。
他的未来,注定不会平凡,而这份与生俱来的聪慧,既是上天的恩赐,也将是贯穿他一生的考验与荣光之始。玄烨揽着舒云,心中那份立祚儿为继承人的决心,因着今日的发现,变得更加坚定不移,如同磐石。
第二日。
午后阳光正好,透过坤宁宫支摘窗上糊的浅碧色窗纱,滤成了柔和的光晕,静静地洒在铺着吉祥如意团花地毯的殿内。
胤祚念完了《千字文》,正被乳母陪着玩一套小巧的七巧板,小手灵活地摆弄着,拼出些似是而非的小动物形状,自得其乐。
殿外传来熟悉的、沉稳的脚步声,伴随着宫人恭敬的请安声:“给十四阿哥请安。”
帘栊一动,已是少年模样的十四阿哥胤禵,迈步走了进来。
他身量又拔高了些,穿着石青色江绸皇子常服,腰间束着玉带,面容褪去了更多稚气,眉眼间愈发显出几分与舒云相似的轮廓,只是气质更为清冷内敛,那是多年严格教育和自身经历沉淀出的稳重。
“儿子给皇额娘请安。” 他先向坐在榻上的舒云规规矩矩地行了礼,目光随即便落到了地毯上那个小小的身影上,眼神瞬间柔和了下来,如同春冰初融。
“哥哥!” 胤祚一见到他,立刻丢开手中的七巧板,咧开小嘴,露出几颗小米牙,张开手臂就摇摇晃晃地扑了过来,准确地抱住了胤禵的腿。
胤禵连忙弯腰,熟练地将弟弟抱起来,掂了掂,唇角勾起一抹真实的笑意:“重了些。祚儿今天乖不乖?有没有好好念书?”
“念了!” 胤祚用力点头,小脸满是认真,献宝似的指着榻上的《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我都念给皇阿玛听了!” 他口齿清晰,带着孩童特有的炫耀。
舒云看着兄弟俩亲近的模样,眼中笑意温柔:“你来得正好,他方才还念叨你呢。今日上书房功课可还顺利?”
“回皇额娘,一切都好。师傅今日讲了《尚书·尧典》,儿子有些心得,正想晚间向皇阿玛请教。” 胤禵抱着弟弟,回答得沉稳有度。
正说着,玄烨的声音自门外响起,带着一丝处理完政务后的轻松:“哦?胤禵有何心得,不妨现在说与朕听听。”
只见玄烨已换下朝服,穿着一身藏蓝色团龙纹常服,更显身姿挺拔,他信步走入,目光扫过殿内,落在紧紧依偎的两个儿子和含笑望过来的舒云身上,冷硬的眉眼不自觉地舒展开来,染上了暖意。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 胤禵抱着胤祚,姿势标准地行礼。
玄烨摆摆手,“免了。” 他走上前,很自然地从胤禵手中接过胤祚。小家伙到了父皇怀里,更是安心,小脑袋靠在玄烨肩上,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哥哥和皇阿玛。
“你方才说《尧典》?” 玄烨一边轻轻拍着儿子的背,一边看向胤禵,语气是难得的、带着考较意味的温和。
胤禵略一沉吟,便清晰地说道:“儿臣读‘克明俊德,以亲九族’,深感尧帝之圣,在于由近及远,先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若连亲族尚不能和睦,谈何安抚万民?”
他说话间,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舒云和玄烨,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孺慕与感激。他亲身经历过家族不睦带来的苦楚,更深知如今这份“家”的温暖来之不易,全赖皇阿玛的雷霆手段和皇额娘的坚韧慈爱。
玄烨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儿子不仅学业精进,更能结合自身经历有所感悟,这份悟性,甚合他意。“嗯,能由此及彼,联系自身,不错。” 他点了点头,并未过多褒奖,但语气中的满意显而易见。
舒云在一旁听着父子对答,看着玄烨怀中依赖着他的小儿子,又看看眼前日渐挺拔、言行有度的长子,心中被一种巨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