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军节度使。
王潮决定不传位于子,任三弟王审知为副使。
乾宁四年,王潮病重,弃己子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四人不用,而委任王审知掌管阖州军政事务。
十二月十三日,王潮去世,遗命由三弟即位,王审知却将职权让给二哥王审邽。
王审邽认为王审知有功于国,且得诸将拥戴,遂推辞不受。
王审知于是嗣位,自称福建留后,上表奏知朝廷。
光化元年春三月,唐朝册封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留后、检校太保、刑部尚书。
十月又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省右仆射、威武军节度使,兼任三司运使。
至此王审知正式接替王潮,掌握福建军政大权。
王审知继位后,对长兄王潮诸子都以善待,且命兄子王延兴为福建观察副使,暗示可能以其为嗣,以团结家族、安抚人心。
王氏三兄弟十分孝顺,如今母亲健在,故而兄弟不争,反皆竭力谦让,不令母亲伤心。
善哉!
遍观中国历代帝王,流血争嗣者常见,如此兄弟推让、叔侄无怨者,实为稀少。
王审知继位之时,正逢军阀连年混战,百姓备受蹂躏,致极目千里,不见人烟者。
因常谓众臣道:大丈夫不能安民济物,岂劳虚此生乎!
乃招亡抚存,励精为理,强者抑而弱者抚,老者安而少者怀,使之以时,齐之以礼,率众尽力治理福建五州。
闽西黄连洞饥民二万余人围长汀,王审知亲统大军征讨,但严禁诛杀。
反安慰饥民军道:吏实为虐,尔复何辜!
并感之以恩,绥之以德,善加抚恤,二万叛军遂释兵归降。
数年之内,福建境内干戈息而民心定,吏民悦服,人心归向,邃致廓清。
后梁开平元年,朱温进封王审知为威武节度使兼侍中,三年又加封为中书令、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
是年吴国遣使张知远来聘,因举止倨慢而被王审知斩。
因此闽国与杨吴关系不佳,但两国并未生军事冲突。
贞明二年,王审知将女嫁给吴越国王钱镠之子钱传珦。
翌年,复命次子王延钧迎娶南汉主刘?之女。
王审知与两个临国皆联秦晋之好,可谓明智,故十国之中闽国绝少战争。
因中原战乱,福建相对安定,故中原人相继逃难,迁入福建。
王审知为人俭约,好礼下士,虽据一方为王称霸,但自己府舍卑陋,常蹑麻屡,而为政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
因闻闽王礼贤下士,韩偓、王淡、杨沂、徐寅等不少中原名士前来投奔。
王审知注重教育,建学校于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更招揽海外商贾,佛齐等国相继前来朝贡。
另遣使节朝贡北国,遵奉中原王朝正朔。
因杨行密控制江淮,陆路朝贡路线被阻,王审知每年都遣使自登、莱入贡于后梁。
后唐攻灭后梁后,王审知又继续向后唐朝贡。
有多人劝王审知称帝,但其不为所动道: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也。
同光三年十二月,王审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忠懿王。
王审知既死,长子王延翰继立。
但因骄傲荒淫,残忍凶暴,则于次年被三弟王延钧及王审知之养子王延禀所杀。
长兴四年,西元九三三年,王延钧称帝。
追谥其父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福州城北凤池山,陵号宣陵。
其后又改葬莲花山,即今日晋安区新店镇斗顶村斗顶山是也。
后唐朝廷赐谥忠懿,又赐神道碑,命张文蔚撰文。
镜头转换,按下岭南浙闽,复说五代后唐。
同光二年,契丹天赞三年正月,契丹兵复又寇掠唐境,兵至瓦桥关。
唐庄宗以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霍彦威为副,往幽州救援。
契丹军目的只在掳掠,在为侵城夺关,闻唐军大至,不久还军北归。
唐庄宗乃以降将段凝赐名李绍钦,使与副将董璋二人戍守瓦桥关隘。
三月,镇州、幽州又报有契丹兵犯銮,唐庄宗再以李绍斌领兵北援。
契丹兵屯于幽州城外,时常劫掠唐国馈运,连续进犯幽州、易定。
唐庄宗只得以李嗣源北出备边,复以李绍斌为卢龙节度使常守幽州,并潞州安义兵三千,以屯戍涿州。
征兵旨意下至潞州,镇守军士不欲北行送死,安义军牙将杨立便趁机哄乱,杀了主将,聚众攻打子城,焚掠市肆,自称留后。
唐庄宗闻报大怒,遂命李嗣源按下北边契丹之事,先率军讨伐内乱为要。
于是借此下令:天下州镇,不得自行修城浚隍。
命将各镇城防器具全部销毁,并令裁革半数镇军回乡务农,以防诸镇效仿潞州,拒城抗命。
李嗣源奉命出兵,马到成功,至五月底便将潞州兵乱平军,碎磔杨立。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