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溥派李师悦率兵万人,随尚让紧追黄巢至瑕丘。
黄巢部众殆尽,走至泰山狼虎谷襄王村,拔剑自杀,其弟黄邺、黄揆亦各自尽。
外甥林言持黄巢等人级欲向时溥献功,在路上却遇到沙陀博野军,复杀林言,将林言及黄巢等人级一并献于时溥。
黄巢从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号“浪荡军”
,自此游荡江湖,已成流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历史疑案:据北宋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载,“唐史中和四年六月,时溥以黄巢上行在者,伪也。
东西两都父老相传,黄巢实不死,其为尚让所急,陷泰山狼虎谷,乃自髡为僧,得脱,往投河南尹张全义,故巢党也,各不敢识,但作南禅寺以言之。”
宋初着作郎陶谷《五代乱离记》也记载到:“黄巢遁免,后祝为浮屠。
有诗云‘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
’便是明证。”
画外音:此二人所记,并非空穴来风,信笔而言。
因黄巢自幼善诗,但只遗留三,其二皆为菊花为题,唯此第三却说“三十年、着僧衣、天津桥、看落晖”
之语,则若非晚年为僧,便即实不可解。
以至明末义军领李自成也有诈死为僧传说,亦当以此产生灵感。
李克用追赶黄巢逃军至冤句,粮尽而还,回兵路过汴州,在封禅寺休军整顿。
汴州刺史朱全忠闻说李克用至境,急率阖城文武远迎近接,并在源驿隆重设宴,为李克用接风洗尘。
李克用因轻视朱全忠出身低微,又兼酒醉,是以言语不逊。
朱全忠表面毫不介意,只是曲意逢迎,部下诸将却冲冲大怒,皆怀不忿。
是夜宾主尽欢,酒席散后,李克大醉,拥被而眠。
朱温出驿打个暗号,手下诸将暗中埋伏士兵四出,放火烧房,欲害死李克用。
李克用仆从郭景铢是夜并未喝酒,伺候主帅睡下不久,见驿外火光连天,知道中计,乃急熄灭蜡烛,再三摇晃主公,李克用只是不醒。
郭景铢无计奈何,只得将李克用架起,藏在床下;复急找到盥洗盆中清水,泼醒李克用,告知朱温阴谋相害。
李克用头脑昏沉,欲醒还醉,不由仰天叹道:某大业未就,奈何死于朱老三之手!
欲要拔剑冲出,却见四面火,烟焰迷障,又兼酒醉深沉,只是挣扎不起。
正是恰如当年赤壁战,又如火烧上方谷,走投无路。
忽听空中一声炸雷,几道闪电,空中忽降大雨,竟把那满室大火顷刻浇灭。
李克用亦被雨水淋醒,乃翻身爬起,在郭景铢搀扶下逃出馆驿,寻到坐骑兵器,会合随从部将薛铁山、贺回鹘等,借着闪电光亮,从尉氏门用绳索坠城逃出。
于是狼狈回到封禅寺兵营,当夜带兵离开汴州。
朱全忠闻说天雨扑灭大火,走了李克用,不由顿足捶胸,后悔不迭。
自此朱、李二人结为死仇,再无和解余地。
是年七月,李克用回兵雁门,来到太原,便写奏表入京,将朱全忠欲图相害之事上告唐僖宗,请求出兵汴州平灭朱全忠。
并遣弟李克修领兵一万,驻扎河中待命。
唐僖宗此时岂敢再燃战火?急忙劝和平息此事,并敕封李克用为陇西郡王。
画外音:黄巢在狼虎谷自杀,唐末农民起义至此结束。
王仙芝与黄巢之乱前后历时九年,危害较安史之乱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致白骨千里,天下人口减半,已非旧日盛唐景象。
叛乱平定之后,朝廷叙论军功,宣武节度使朱温、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功劳最大,各自封国建都,建衙开府,成为三大藩镇,权势之重,天下无以伦比。
中和五年三月,唐僖宗自成都启驾回到长安,终得复还故都。
僖宗回銮之后,因仍受制于田令孜,凡事不得自主,便时常叹息,与左右相对流泪。
此时唐僖宗已悟天下大乱,皆因田令孜误国,便如当年杨国忠引安史之乱一般。
奈何田令孜势力已成,至此无可奈何。
镜头闪回,僖宗在成都之时。
田令孜便暗令兄长陈敬瑄逼迫天子,使诏命晋升己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兼判四卫事,并封为晋国公。
因陈敬瑄时为西川节度使,僖宗寄人篱下,不得不从。
因见唐僖宗闷闷不乐,田令孜复多方开导,并令仆从每日高呼万岁,又说郑畋、王铎、程宗楚、李铤、陈敬瑄等并力剿贼,定能早日收复长安。
田令孜经常赏赐给长安从驾诸军,但不赏蜀军,厚此薄彼,引起蜀军不满。
西川黄头军使郭琪直性不隐,趁朝廷宴请有功将领之机,举杯向皇帝及晋国公上寿,并进言道:仰仗朝廷恩典,我益州诸将俸禄丰赡,常思报答圣恩。
然而蜀军与长安诸军同样宿卫朝廷,而蜀军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