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李世民却坚守壁垒不应,并命尉迟恭率军堵住洺水上游,嘱道:来日等刘黑闼过河,全军半渡时挖开堤坝,放水淹之。
尉迟恭领命,引军而去。
刘黑闼见唐军不出,果然忍耐不住,乃率步骑两万,渡过洺水来战。
因见水浅不过没膝,遂令不必搭桥,皆都涉水以渡。
尉迟恭闻听下游人喊马嘶,一声令下,命众军掘开大坝。
洪水吼声如雷,直奔而下。
汉东军皆都身穿重铠涉水,不及脱下,由是随波逐流,或溺于河底,或顺水而下。
李世民便命众军立于岸上,轮番向河中射箭,一时矢集如雨。
汉东军皆成标靶,由是溃不成军,被射死一万余人,复被淹死数千。
刘黑闼大败,只带千余名未及下河军士远遁,逃往突厥。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按下刘黑闼兵败,复说徐圆朗一路。
当时唐将盛彦师正被囚禁徐圆朗军中,趁徐圆朗起兵响应刘黑闼反唐,便率部众冒死逃回长安。
唐高祖赞其忠义,任命为宋州总管,使齐州总管王薄为副,引齐州兵马围攻须昌(今山东东平)。
盛彦师到至齐州,命王薄向谭州(今山东章丘)征调兵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潭州刺史李义满素与王薄不和,闭仓不给。
盛彦师攻克须昌,还兵时便诱捕李义满,置于齐州监狱中。
唐高祖闻报,诏令释之,但使者未至,李义满已经死于狱中。
王薄告辞盛彦师还归齐州,路过谭州,被李义满之侄李武意伏兵杀死。
王薄在隋末大起义中率先起兵难,乃为十八家反王之,今竟死于无名小辈李武意之手,于是京师震动。
李渊大怒,因李武意逃走,竟由此迁怒盛彦师,判成死罪。
一员名将,就此落幕。
徐圆朗屯兵兖州,闻知刘黑闼被秦王李世民击败,由是恐惧异常,不知做何行止。
谋士刘复礼献计:今有前隋南海郡太守刘权之子刘世彻,向有豪侠之名,故魏公李密及郑帝王世充皆忌其名。
将军若忧难敌秦王李世民,则何不与其合兵,并推其为?
徐圆朗从之,遂派刘复礼到浚仪(今河南开封)迎接刘世彻。
刘复礼去后,有部将警告徐圆朗道:刘世彻乃当世枭雄,非为甘于人下者。
当年瓦岗军渠翟让禅位李密,反被其杀害,前车之鉴,将军忘之耶?
徐圆朗闻而大悟,于是便即反悔。
其后未几,刘世彻率数千部众来至,徐圆朗拒绝出城迎接,反召刘世彻入见,夺其兵权,命为司马。
复命刘世彻劝说谯、杞二州守将,归降自己。
刘世彻并不计较,奉命而去,凡经其所到之处,各州县无不降服。
徐圆朗闻此,非但不喜,反而更担心自己权位受到威胁,遂待刘世彻回兖州复命之时,立即下令杀死。
刘世彻无辜被诛,天下英雄心寒齿冷,徐圆朗人心尽丧。
高祖李渊闻说徐圆朗所作所为,大为愤怒,立派李世民率军击之。
秦王领命,于是回到黎阳,统帅大军直奔济阴(今山东荷泽),来寻徐圆朗决战。
便在此时,却忽闻探马来报:刘黑闼借得突厥兵来,侵犯山东!
秦王惊问:道其详!
探马:刘黑闼自前番兵败洺水,乃率残部北逃,欲往突厥借兵,回来报仇。
及至定州,便有旧部曹湛、董康买前曾逃亡鲜虞,复招集万余人马来投。
刘黑闼大喜,遂又向突厥借骑兵五千,杀回河北。
因一举攻陷瀛州,杀瀛州刺史马匡武;东盐州(今河北黄骅)太守马君德闻之,乃举东盐州以降。
刘黑闼由是复聚三万兵马,声威大振。
徐圆朗信心复起,乃遣使往东盐州联络刘黑闼,请其兵山东,以救兖州之困。
详情如此,请殿下定夺。
李世民闻之,急命再探,然后遣使往长安告急。
唐高祖闻报降诏:命淮阳郡王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原国公史万宝为副,引五万军出离关中,往河北联合齐王李元吉,联手讨伐刘黑闼,接应秦王李世民。
武德五年十月初五日,刘黑闼军进攻鄃县,杀贝州刺史许善护。
观州刺史刘君会于是背叛唐朝,举观州全城投靠刘黑闼。
十数日后,李道玄引军来到河北,与刘黑闼交锋于下博(今深县东南),未料一战而败,李道玄阵亡,史万宝侥幸轻装骑马逃回。
洺州总管庐江王李瑗闻报大骇,竟然弃城西走,相州以北州县相继归附刘黑闼。
由是只用十日,刘黑闼全部收复原有城镇,更攻陷沧州,复在洺州建都。
唐高祖闻而大惊,急命太子李建成挂帅,前往代替齐王李元吉领兵,再与刘黑闼对决。
更命秦王李世民牵制住徐圆朗,不可使其与刘黑闼合兵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