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好丑共一丘,何足异枉直。
并感喟道:可惜!
某满腹经纶,缘何葬身此地哉!
同谋者无不笑其贪生惧死。
十二月,范晔被押赴刑场,时年四十八岁。
其子范蔼、范遥、范叔委等皆被株连,唯有孙范鲁连因年龄尚幼,幸免于难。
镜头转换,按下南宋,再说北魏。
太延五年三月,北魏太武帝遣使至北凉。
使臣归国回奏:北凉主颇为骄横,不依国宾之礼待臣。
且臣闻北凉主沮渠牧犍接待柔然可汗使节,常妄言道:“去岁魏帝伐我大败,必不能复振矣。”
柔然使臣便将此言遍传柔然及西北之胡,如此无礼。
太武帝大怒,问群臣应对之策。
侍中崔浩说道:由此可知其虽然称藩,但常怀二心。
陛下宜起兵伐之,何必再议?
太武帝信以为然,于是决定依从崔浩之言,出其不意,乘虚攻伐北凉。
镜头闪回,补叙沮渠牧犍反魏原因。
沮渠牧犍对北魏表面谦恭,内心另有打算,暗遣人出使建康,与刘宋建交结盟,暗自勾搭。
宋文帝刘义隆自然大喜,遂封沮渠牧犍为都督凉秦等四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河西王。
沮渠牧犍以为有南朝刘宋作为靠山,于是便得意忘形,在接见西域各部使者时屡狂言,败坏北魏名声,挑拨关系,此便为前因后果。
西域诸国不明真相,将沮渠牧犍谣言信以为真,便开始与北魏貌合神离。
魏主拓跋焘不知其背后大搞动作,为保西域道路畅通无阻,牢牢掌握北凉,复将己女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以和亲固盟。
武威公主嫁到北凉,沮渠牧犍受宠若惊,即封为皇后。
复派宰相宋繇向北魏奉献良马五百匹,黄金五百斤,请示武威公主在本国朝中称谓。
北魏太武帝与大臣反复讨论,谓沮渠牧犍母应称太后,武威公主在北凉称王后。
沮渠牧犍原本有皇后,乃西凉国主李暠之女,名李敬爱。
今武威公主既封皇后,李敬爱则无限悲伤。
因嫉妒武威公主夺宠,于是在饭菜中下毒,不料公主命大未死。
李敬爱见宫变将至,遂自请离开北凉皇宫,回到酒泉,其后不久即郁闷而终。
武威公主被毒未死,暗遣心腹回到平城,告其兄长。
并由此得知凉主与嫂子李氏有奸,遂将沮渠牧犍唤至内宫,骂个狗血喷头。
沮渠牧犍见奸情已彰,便无忌讳,与李氏明火执仗打得火热。
魏帝拓跋焘立即派御医火赶到姑臧,为公主精心治疗,并令沮渠牧犍交出下毒凶手李氏,送至平城。
沮渠牧犍不舍,便将李氏送到酒泉居住。
闪回结束。
至此拓跋焘忍无可忍,并因北凉主谣言诋毁魏主于西域诸国,遂罗列沮渠牧犍十二条罪状,出兵北凉。
太延五年六月,魏帝率兵从平城出,亲率大军自云中渡过黄河,至上郡属国城,留下辎重,部署诸军:以永昌王拓跋健、尚书令刘吉、常山王拓跋素为前锋,乐平王拓跋丕、阳平王杜为后继,以平西将军秃源贺为向导,两路并进。
秃源贺乃故南凉主秃傉檀之子,原据姑臧,故引使其为向导。
源贺进言道:姑臧城旁有四部鲜卑,皆臣祖父旧民,愿劝其归附,无需刀兵相见。
魏主称善,令其行之。
当年八月,太武帝拓跋焘达到姑臧城下,扎好营寨,即派使者叫门入城,勒令沮渠牧犍早早开城投降,交出投毒凶手。
沮渠牧犍早在魏主兵之时已向柔然求救,因估计援兵很快就到,故不理会拓跋焘威吓之语,将来使赶出,坐在城中洋洋不睬。
其侄沮渠万年却认清形势,明知北凉不是魏军之敌,于是率本部军大开东门,出城向北魏投降。
魏军趁势进城,姑臧即被攻破。
沮渠牧犍就此走投无路,只得硬着头皮出宫,率文武百官五千人向魏主投降。
姑臧城时有百姓二十余万人,及府库中无数珍宝,于是尽归北魏。
沮渠牧犍被送到魏都平城,太武帝因念其乃为武威公主丈夫,非但不杀,仍待之以郎舅之礼,并将公主自酒泉接回,令其夫妻相见。
沮渠牧犍哀求武威公主原谅,武威公主顾念夫妻之情,且因共有一女,便同意和好。
至太平真君八年,有人告沮渠牧犍与北凉遗臣勾结,并在其府中搜出毒药。
魏主令人将沮渠牧犍拘押在府,此时才有人敢于出告,谓其父子曾以此药毒死魏国士民数以百计。
拓跋焘由此盛怒,遂命太常卿崔浩下诏,赐死沮渠牧犍。
崔浩读完诏书,沮渠牧犍紧握武威公主双手,扭头走进别室,终服其所藏毒药自杀。
因此番并非谋反,拓跋焘命以王礼葬于平城郊外。
拓跋焘攻下姑臧,复派镇南将军奚眷进攻酒泉。
沮渠牧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