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违礼行为,奏请罢职降罪。
宋文帝因欣赏范晔才华,并未治罪。
及服丧期满,范晔投靠兴王刘浚,任后军长史、南下邳太守。
刘浚任扬州刺史后不问政事,一应事务全部委托范晔。
因此范晔仕途畅达,不久升为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范晔除学识渊博、善于为文,另精通音乐,长于书法。
极善弹奏琵琶,并能创作新曲。
但范晔为人又傲岸不羁,不肯曲意逢迎朝中权贵。
宋文帝闻其善奏,屡次暗示献艺,范晔故作不知,始终不弹。
文帝有一日宴请大臣,对范晔说道:朕欲高歌一贡,未知贤卿可为我弹琴否?
范晔无奈,只得奉旨弹奏,曲尽其妙。
但方待文帝唱完,即刻停止弹奏,奉琴于架上,不肯再多弹一曲。
见其如此无趣,天子及满朝权贵不悦。
元嘉十七年,彭城王刘义康威权日重,宋文帝猜忌心起,遂以“合党连群,阴谋潜计”
之罪,解除刘义康宰辅职务,贬为江州刺史。
鲁人员外散骑郎孔熙先乃奉圣亭侯孔隐族侄,精通文史、星算,擅医术,尤长于脉学。
因刘义康有恩于其父,便联络朝臣,密谋反叛,欲立刘义康为帝。
因范晔掌握禁军,颇有盛名,又多年在刘义康部下为官,孔熙故先留意拉拢。
遂先结交范晔外甥谢综,再通过其引荐结识范晔。
孔熙先认识范晔之后,倾其全力伺候,并拉拢范晔赌博,常故意输钱。
范晔贪心钱财,又欣赏孔熙先才干,于是二人关系渐至莫逆。
孔熙先怂恿范晔谋反,被范晔严辞拒绝。
孔熙先又用朝廷拒绝联姻一事相激,刘义康也为宣城之贬向范晔频致歉意,范晔终于参与其谋,决心反叛朝廷。
孔熙先派尼姑法静南下论道,宣扬江州将出天子。
又命僧人法略改名孙景玄,到臧质军中任宁远参军,并联络法静妹夫台城队长许耀,以为内应。
又勾结大将军府内史仲承祖,仲承祖复联络丹阳尹徐湛之。
臧质乃是宁朔将军臧熹之子,武敬皇后之侄,元嘉北伐时曾统领步骑十万进攻洛阳,后据盱眙抵抗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迁冠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封始兴县子爵。
徐湛之因其手握重兵,且有异心,故前往说之,回报范晔道:今臧质襄赞我等,且欲请萧思话一同举事,兵力足矣,只须坐等良辰到来。
范晔报知孔熙先,于是调兵遣将,设置官职:徐湛之为抚军将军、扬州刺史,范晔为中军将军、南徐州刺史,孔熙先为右卫将军。
凡其一贯讨厌或不附从刘义康者,又另抄一本名录,谓举兵时皆杀之。
元嘉二十二年九月,宋征北将军衡阳王刘义季、右将军南平王刘铄各出边镇就任。
都城建康就此空虚无守。
范晔等人以为时机已至,便即趁机约定举事。
孔熙先命其弟孔休先草拟檄文,并请范晔起草政变宣言,以刘义康名义作书给徐湛之。
十一月,徐湛之上疏文帝,告密孔熙先等谋反之事,并谓范晔是政变主谋,并呈报参与政变名单,及往来书信证据。
宋文帝大惊,随即诏书马上逮捕,依法穷诘。
遂遣人秘密收捕谢综、孔熙先等,又诏命朝臣皆会聚于东阁朝房,以免为叛贼所用。
孙熙先被逮捕到建康,押至宫中面见文帝,从容不屈。
文帝见其辞气不桡,甚奇其才,说道:以卿之才,而滞于集书省,不为朝廷重用,理应有异志,此是朝廷有负与卿。
命付廷尉下狱,又回顾吏部尚书何尚之,诘责道:卿主吏部选才重任,使孔熙先将三十犹作散骑郎,有此大才不用,岂能不作贼耶!
何尚之浑身汗出,急伏地认罪。
稍顷,禁军押范晔而至,文帝复质问范晔为何谋反。
范晔在仓猝之际被捕,恐惧非常,此时慌忙否认。
文帝告知其谢综、徐湛之、孔熙先等都已供认,又令摆出书信证物。
范晔遂承认谋反事实,连连叩头道:臣受他人蛊惑,行为狂悖,有负朝廷,罪行深重,愿被处死,并无异议。
孙熙先见皇帝英明通达,不由大悔,遂在狱中上书谢恩,并告诉皇上要戒骨肉之祸。
文帝观罢悯然,虽有心宽宥,但谋反之罪乃属不赦,只得作罢。
廷尉回奏罪犯既供认谋反是实,依律当灭其族。
文帝签批,于是孔熙先及弟孔休先、孔景先、孔思先,子孔桂甫、孙孔白民被杀。
范晔被送入狱,询问徐湛之关押何处。
狱吏大笑:大人此时犹问徐某人。
若不是此人告,先生能于未举事前便入此狱乎!
范晔闻言大悟,此时才知告密者正是徐湛之。
因和谢综等人隔壁囚禁,遂将徐湛之告密之事告之,并作诗感叹道:在生已可知,来缘画无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