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p
翟钊复引兵还攻慕容垂大营,燕帝吩咐坚垒不战。
翟钊攻营不拔,遂引兵退去。
&1t;p
慕容垂见魏兵退却,即令击鼓吹号,王镇等部将奉燕帝令奋勇出击,慕容农亦于西津渡河,两面夹击,大破翟魏之军。
&1t;p
翟钊逃奔长子,投慕容永而去。
慕容垂尽获其众三万余户,并得其所统七郡。
&1t;p
翟钊往投慕容永,岁余后复欲谋反,被慕容永诛杀,自此翟魏灭国。
&1t;p
慕容垂大胜,于是以章武王慕容宙镇守滑台,使崔荫为司马。
崔荫为人明敏强正,在滑台简刑法、轻赋役,流民皆来归附,不期年而户口滋息,大异于翟魏统治之时。
&1t;p
建兴八年十月,燕主慕容垂升朝,与群臣计议,欲征西燕。
&1t;p
诸将进言:慕容永并未向我挑衅;且我连年征讨,士座疲蔽,未可伐也。
&1t;p
范阳王慕容德却道:慕容永本我燕国枝叶,僭位称号多年,不服王化。
若不除之,无以统一阖族民心。
&1t;p
慕容垂击节赞道:司徒之言,深明朕意。
我今虽然年老,但即叩囊底智,亦足以取之,终不能留此贼,使其遗害于我子孙也。
&1t;p
遂自中山兵,前往邺城。
&1t;p
西燕王慕容永闻燕帝引兵亲来,急以兵分道而拒,聚集粮草于台壁,以重兵屯守。
&1t;p
慕容垂顿兵邺城西南,月余并不进兵。
&1t;p
慕容永疑其将欲诡道以入,乃悉敛部众以杜太行山口,惟留台壁一军守把邺城。
&1t;p
慕容垂知计谋已成,于是亲率大军出于滏口,入天井关,兵临台壁。
台壁兵少,孤城对敌,如何对抗?因此被慕容垂一攻即陷,后燕军尽得其屯粮。
&1t;p
慕容永闻报台壁已失,不由大惊失色,对诸将道:此又是调虎离山之计也。
老贼以此破魏,今又故伎重施加于我身,实乃可恨!
&1t;p
急调太行山诸军回兵,亲自统领,复来争夺台壁。
&1t;p
慕容垂亦早已料着,遂命全军退出,列阵于台壁之南,复密遣数千精骑暗伏于南面山涧之中,如此如此,以待来军。
&1t;p
慕容永亲引全军奋勇杀来,慕容垂与其交锋未几,便命向南而退。
&1t;p
慕容永急报台壁之恨,率众鼓勇而进,涧中伏兵尽起,断其后路。
其余诸路佯作败退燕军复回,大破西燕之军,慕容永领残军退回长子城。
&1t;p
后燕兵四面俱进,将长子城重重围困,慕容永只得向东晋、北魏两国求救。
&1t;p
救兵未至,西燕将士皆叛,大开城门,迎接后燕军入城。
&1t;p
燕帝乃执慕容永杀之,西燕至此遂亡。
&1t;p
慕容垂既灭西燕,声震天下,鲜卑族人皆望风而归。
&1t;p
画外音:灭翟魏吞西燕后,慕容垂一生战功赫赫,达于顶点,但后燕也随之转盛而衰。
慕容垂南征北战,虽开疆拓土战功彪炳,但同时亦留下内外两大隐患。
其内部隐患,便是慕容家族酷好内斗,若无外敌,则必内争;外部隐患,则源自与北魏邦交恶化。
慕容垂及其子侄两代,可谓人才济济;异母弟范阳王慕容德,太子慕容宝、赵王慕容麟、辽西王慕容农、高阳王慕容隆,侄太原王慕容楷、陈留王慕容绍等,在平定北方时各自叱咤一方。
太子慕容宝才大智粗,不堪其任,故慕容垂年纪老迈之时,宗族纷争即起。
&1t;p
镜头转换,按下后燕,复说北魏。
&1t;p
拓跋珪凭借后燕援兵,一举将匈奴铁弗部刘卫辰击溃,并乘胜占据其地,掠夺牛羊马匹上百万计,势力大增。
由此遂萌问鼎中原野心,后燕便是当其冲之敌。
&1t;p
后燕建兴七年七月,代主拓跋珪使拓跋觚出使燕国,探看虚实。
&1t;p
当时慕容垂年已衰老,慕容氏子弟主持政务,为求北魏进献良马,强行扣留拓跋觚,使从人回报代主。
拓跋珪不给,遂与后燕断绝交。
&1t;p
拓跋珪既已得罪后燕,于是派出使者向西,通使三河王吕光,及凉王乞伏乾归。
&1t;p
镜头闪回,补叙凉州之事。
&1t;p
凉太安四年,吕光自称三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