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六伐中原。
邓艾闻报蜀兵已出祁山,又见其连日不战,已知其意。
遂向陈泰献计:公可引军攻击蜀寨,破寨后便引兵袭董亭之路,先断姜维之后;某引一军去救南安,径取武城山。
陈泰从之,于是分兵而进。
邓艾倍道驰至武城山,在山上安营已毕,专等蜀兵来到。
姜维从董亭望南安而来,至武城山前,忽听一声炮响,旌旗遍竖,皆是魏兵,为魏将正是邓艾。
姜维欲上山冲杀,山上炮石甚严,不能得进。
直闹了一,蜀兵俱疲,姜维移兵下山扎营。
刚要传餐,未料山上鼓角又鸣,魏兵骤至。
蜀兵大乱,自相践踏,只得退回旧寨。
次日姜维领兵至武城山,欲立寨栅。
邓艾令人两路下山,放火烧之,营寨又立不成。
姜维见此,只得与夏侯霸商议:南安未得,不如先取上邽。
若得上邽,南安自危。
遂留夏侯霸屯于武城山,自引精兵猛将来取上邽。
行至段谷,魏将师纂、邓忠杀出,叫道:姜维兵法所学未精,欲袭上邽,早被我邓将军料及也。
还不下马投降,更待何时!
姜维大怒,挺枪跃马,便要决战。
正在这时,邓艾引兵杀到,三路夹攻,蜀兵大败。
幸得夏侯霸引兵杀到,救了姜维,报:祁山寨已被陈泰打破,鲍素阵亡。
全寨人马,皆退回汉中去了。
姜维惊呆半晌,不敢再取董亭,急投山僻路而回。
结果行至半路,又遭陈泰埋伏。
正在万分危急之际,东南角上一支蜀军杀入,犹如劈波斩浪,直入重围,将姜维、夏侯霸救出。
姜维见来救己者,乃是荡寇将军张嶷。
姜维:若非将军,某今丧命于此矣。
张嶷:某闻大将军受困,故来相救。
休闲话,将军前行,某与你断后!
不待姜维答言,返身杀入重围,阻挡追兵。
姜维与夏侯霸拼力杀出,回头看时,见张嶷身中数十乱箭,身如猬集,大叫数声而死。
姜维败回汉中,因感张嶷忠勇,乃上表请奏,赠其子孙。
经过此役,蜀中将士多有阵亡者,皆都归罪于姜维。
是属大败而归,此乃六伐中原也。
蜀兵败退,陈泰表奏邓艾之功,司马昭遣使持节,加封邓艾官爵,并封其子邓忠为亭侯。
正元三年,魏主曹髦改元为甘露元年,以司马昭为丞相,兼下兵马大都督,开府建衙,下大事务悉听裁处。
任贾充为大将军司马,转右长史。
字幕: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人,故豫州刺史贾逵之子。
贾充向为司马师心腹,执掌许昌以南诸路军事。
司马昭新掌朝政,因恐方镇诸将有异议,遂将贾充召为大将军右长史,使其巡视关东各郡。
贾充奉命,于是离开洛阳东下,先到寿春,镇东大将军诸葛诞行辕治所。
诸葛诞因族兄孔明在蜀为相,因此在魏国不得重用;后武侯身亡,得以在魏历任重职,又因前番出卖了毋丘俭和文钦,因功加封高平侯,总摄两淮军马。
今见贾充持大将军符节而至,遂接进府中,置酒以待。
饮宴之间,贾充故意以言挑之:近来洛阳诸贤,皆以为主上懦弱,不堪为君。
又云司马大将军三辈辅国,功德弥,可以禅代魏统。
未审钧意若何?
诸葛诞大怒道:汝非贾豫州之子?世食魏禄,安敢出此乱言!
贾充谢罪道:此非我意,只以他人之言告公耳。
诸葛诞:某乃魏臣,若朝廷有难,当以死报之。
贾充默然辞归,见司马昭细言其事,并挑唆道:诸葛诞在淮南深得人心,久必为患。
可以高爵先安其心,再夺其兵权除之。
司马昭深以为然,即以子诏命征聘诸葛诞为司空,令其进京任职。
一面暗密书与扬州刺史乐綝,令其防止诸葛诞一旦兵变。
诸葛诞无故得此敕封诏书,知是贾充告变,遂令擒捉宣诏使拷问。
使者禁不得打,便即道:此事乃是贾充向大将军司马昭献计,扬州刺史乐綝为其通谋,欲夺将军兵权,诱进京师杀之,实实不干臣之事也。
将军饶命!
诸葛诞大怒,即斩信使,随后具表入朝,历数司马昭之罪,先令部兵千人杀奔扬州。
部将领命,引兵至扬州之时已是半夜,假是大将军司马昭派来,相助乐将军守城。
城卫见是魏兵旗号装扮,遂不怀疑,打开城门放入。
诸葛诞部将于是乘风放火,径直杀至乐綝家郑乐綝人不及甲,马不及鞍,慌上自家楼阁避之,被诸军搜出,绑归寿春。
诸葛诞喝道:你父乐进昔受魏国大恩,今司马氏欺君,你不思报本,反欲附贼耶!
即令推出斩之。
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