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命曹爽率兵十万进攻汉中,前锋已在雒谷。
后主览表大惊,问计于蒋琬及朝中群臣,如何对担
蒋琬奏道:王子均随先丞相征战多年,熟知汉中地理。
曹爽乃纨绔子弟,素不知兵,必空劳往返。
可使涪城诸军悉从大将军费祎调度,姜维巡哨于汉中与成都之间,必托军。
后主依奏,于是诏命费祎、姜维引军出成都,来救王平。
汉中大营,王平升帐,商议应对曹爽之策。
诸将中便有人道:我汉中守兵不满三万,不足以阻挡魏军,应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
涪城援军一到,即可将阳平关抢回。
王平厉色言道:魏军若得阳平关,必为汉中祸患,涪城之军焉能解救?诸公听我将令!
命护军刘敏与杜参军据守兴势,以当正面之敌;我亲引中军,以为后拒。
若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我则率兵前往救援,彼时涪城救兵兼程而至,此乃上策。
刘敏领命,依计引兵而去。
曹爽果然自攻阳平关,另分兵去打黄金城。
王平从容调动汉中兵马拒之,魏军累月不下,损兵折将。
蜀大将军费祎引涪城诸军,与姜维引巡哨精骑相继而至,魏军果被击退,败回长安。
当时蜀汉诸将,马忠在南中防备南蛮;邓芝驻守永安防备东吴;王平在汉中防备曹魏。
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汉平安,于是人皆呼为“平安三侯”
,威名始于此时。
延熙九年,丞相蒋琬积劳而死。
十一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爵。
十四年,邓芝病世于任上。
其为将二十多年,身上衣食取自官府,从不经营私产,死时家无余财。
姜维见蜀国宿将并皆亡故,每日如坐针毡,意志渐渐消磨。
因闻蒋琬去世,以为时机已到,于是上疏请伐曹魏。
后主刘禅览奏,眉头微颦,命转呈费祎审阅。
费祎虽未明示不可,但付姜维手中可用兵士,往往不过万人。
姜维扼腕长吧,无计可施。
这一日洛阳细作来报,曹爽尽夺司马懿父子兵权,整日淫乐游猎,不修武备。
姜维大急,亲至费祎府宅,力陈北伐之策。
费祎置酒相待,姜维于席间道:当年诸葛丞相曾云,待下有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今魏国罅隙不断,司马失兵,曹爽无征战之能,此乃赐良机于我蜀汉。
公为百官之,何不上奏子,请出兵伐之?
费祎听罢微笑,问道:伯约休怪,你觉得自比丞相何如?
姜维:自不如之。
费祎:是也。
丞相尚且不能之事,似我等凡夫,又何能为之哉?
姜维无语可答,只得告辞,出门仰长叹,泪洒满腮。
时光易逝,岁月如梭。
北伐议题就此搁置数年,当年意气风之少年将军,如今已是双鬓斑白。
姜维自觉年事已高,寸功未立,心里甚自不安。
延熙十五年,后主不知何故心血来潮,竟令费祎重新开设相府。
姜维知道费祎乃是北伐最大阻碍,此时闻其拜相,更是悲从中来,感觉此生光复中原无望。
于是自斟自饮,借酒浇愁。
正当此时,门人忽报郭循来拜。
姜维大喜,急令请进,并亲自接出二门以外。
字幕:郭循,水郡人,姜维同乡。
原为魏将郭淮部下,在西羌战中为姜维所俘。
念在老乡之谊,便被姜维收作帐下死士。
因见郭循很有本事,于是又做顺水人情,将其推举到相府,亦为费祎重用。
十年之间,郭循武运连连,终任左将军之位,竟领当年马之职。
近十年未见,官职已经过姜维,不想此时忽然登门,来拜旧主。
郭循随门人进府,见恩公姜维竟在二门外垂手恭候,不由受宠若惊,急上前以部下之礼参拜。
姜维扶起,二人遂将酒席移至密室而谈。
当日二人彻夜长饮,郭循次晨方才离去。
字幕:延熙十六年,岁大会。
丞相费祎大宴群僚,郭循在坐。
后主刘禅亲赐酒一巡,转入后宫,令丞相费祎与众臣欢饮。
因往岁蜀中粮食大收,费祎欢饮沈醉,频频巡席敬酒,令歌舞佐兴,自己颓然于座席之间。
当时宫外春寒料峭,宫内却欢声笑语,满座皆欢。
郭循趁着酒兴,歌舞弄剑于席间,盘转于歌女之间,众官大乐。
郭循渐舞至费祎坐前,忽然剑锋一转,直刺入费祎胸口。
费祎大叫一声,当场毙命。
郭循对众官道:某与费祎有仇,故而杀之,与他人无干。
今大仇得报,某心安矣!
罢,于众官惊骇中横剑自刎。
席间风云突变,众官皆呆若木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