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之?不需都督亲自出马,张合愿引本部,往决一战!
司马懿见激将之计奏效,又故作害怕道:孔明诡计极多,神鬼莫测。
将军倘有差失,必丧我军锐气。
若依我计,将军还是不可轻进。
张合见他再三阻拦,愈怀疑,不由勃然大怒:某去若败,甘当军令!
司马懿见他怒,更不着急,便道:既将军要去,某也不要你签军令状,反而全力相助。
今可分兵两枝:公引一枝军先行,须要奋力死战;我随后前来接应,防其伏兵。
将军休急,今日已晚,次日进兵,到半途驻扎,后日交战,好使兵力不乏。
分兵已毕,但却不兵符。
张合急得搓手,但主将未兵符,无可奈何。
次日五更侵晨,张合便等在大帐之外;等到日上三竿,直要七窍喷火,大都督司马懿才率二子洋洋而来,升帐点兵,下兵符。
张合、戴陵即引副将数十员、精兵三万,奋勇先进,到半路下寨。
司马懿留下大半军马守寨,只引五千精兵,随后进。
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密令细作哨探,闻魏兵随后追来,但每至半路而歇,知是司马懿不让真心追赶。
心中暗自着急,不由喃喃自语:仲达,仲达。
你只想送我安全返回汉中,未知某屡出祁山,是欲灭魏军,收复两京也。
拜托贤弟,默契一些如此之难耶!
是夜出帐观星,见关中分野有一将星其大无伦,暗淡无光,摇摇欲坠。
由是忽然大悟,猜出司马懿心思,不由大喜道:我道仲达既得古琴,必知我真实身份,因何不配合我军?却是原来如此!
可叹张合,你末日到矣。
观星已毕,孔明急回大帐,连夜唤集众将:魏兵来追,必然死战,汝等皆须以一当十,我以伏兵截其后。
张合乃魏之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绝非一人可担王平、张翼二位将军,可引一万精兵伏于山谷;待魏兵赶上,任他过尽,汝等却引伏兵从后掩杀。
若司马懿随后赶来,张翼引军当住后队,王平截其前队。
两军须要死战,我自有别兵相助。
又唤姜维、廖化:与你二人一个锦囊,引三千精兵,偃旗息鼓,伏于前山之上。
如见魏兵围住王平、张翼,不必去救,只开锦囊看视,自有解危之策。
又令吴班、吴懿、马忠、张嶷四将:魏兵到来,锐气正盛,不可缠斗,只需且战且走。
只看关兴、张苞引兵来时,你等便回军赶杀,我自有兵接应。
又唤关兴、张苞:你二人引五千精兵,伏于山谷;只看山上红旗飐动,却引兵杀出,必破曹魏大军,生擒张合、戴陵。
孔明布下网地罗,诸将欣然受计,分别引兵而去。
张合、戴陵领兵前来,憋了一肚子怒气,骤如风雨。
马忠、张嶷、吴懿、吴班四将接着,出马交锋数合,回马便走。
张合引兵追赶五十余里,汗如泼水,尽皆气喘。
孔明在山上看见,把红旗一招,关兴、张苞引兵杀出,马忠等四将一齐掩杀回来。
张合、戴陵死战不退,王平、张翼两路军杀出,截其后路。
张合奋力冲突,不得脱身,仰大叫:司马懿!
你真敢见死不救乎?
言犹未了,忽听背后杀声大起,一人高声叫道:张合,你敢诬我父子?司马师在此!
回头看时,果见司马懿父子三人领精兵五千杀到,反把王平、张翼围在垓心。
张合由此心安,复又来回冲杀。
张翼见魏兵来围,便问王平:司马懿不去解救张合,围我两个作甚?
王平:围的是你,却不是我。
这张合可恨,你抵住司马懿,某还是去战张合!
于是便引本部军马轻松突出包围,截住张合、戴陵,挥兵死战。
张翼不解王平之意,只得引领本部军卒,力当司马懿父子三人。
煞是奇怪,司马懿父子却又皆不出战,只令部下五千军围住张翼一万兵,叫杀连。
张翼暗道:丞相尽司马懿是用兵高手,今日方信之矣。
兵法云十则围之,今其兵少我一倍,反敢来围我,这是什么兵法?
因见没有对手来战,便自顾耍起大刀,不亦乐乎。
一万军兵,也尽学主将模样,一时谷中笑声大作,沸反盈。
姜维在山上见魏兵势大,恐蜀兵抵当不住,谓廖化道:如此危急,可开锦囊看计。
拆开视之,见内有绢书写道:若魏兵来围王平、张翼,可命姜维、廖化竟袭魏营。
姜维看罢奇道:某在水时常助马遵处理来往文书,尽识魏国朝中高官字迹。
此字怎不是我丞相字体,反似司马懿笔迹?
廖化笑道:不得他是我国奸细?休去管他,照计而行可也。
于是二人分兵两路,径袭司马懿大营而去。
魏兵自有流星探马看见,急报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