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武昌南郊,登坛即皇帝位。
因下诏命:改黄武八年为黄龙元年。
谥先父孙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孙策为长沙桓王,立长子孙登为皇太子。
命顾雍为丞相,诸葛瑾长子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昭次子张休为太子右弼。
孙权称帝之后,遂与群臣共议伐魏之策。
张昭却又奏道:陛下初登宝位,未可动兵。
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遣使入川,与蜀同盟共分下,缓缓图之。
孙权只得听从其言,即修国书,令使者星夜入川,报以称帝之事。
后主闻知,遣使急到汉中,请问相父对策。
孔明闻报孙权称帝,叹道:三国鼎立,兴复汉室之业,愈加难矣。
于是奏请后主:陛下可使人赍礼入吴作贺,乞遣陆逊兴师伐魏。
司马懿驻兵宛城,专拒东吴,若借此灭吴,那倒是好了;我再兵出祁山,则长安可图。
后主无不依从,遂修国书,令太尉陈震将名马、玉带、金珠、宝贝为礼,入吴作贺。
孙权大喜,厚礼回赠,打陈震回蜀。
即召陆逊,告以西蜀约会兴兵伐魏之事。
陆逊奏道:我既与蜀汉同盟,不得不从其请。
却虚作起兵之势,令西蜀先出祁山。
待孔明攻魏急迫,魏抽调南阳兵西向之时,我方可乘虚北取中原。
孙权大喜,照准施校陆逊即令荆襄各处训练人马,择日兴师。
陈震回到汉中,报知丞相:吴国上大将军陆逊已提调荆州兵马,准备出兵。
孔明冷笑道:自东吴建国以来,三攻合肥、五出濡须,除攻拔皖城之役,未曾一次建功。
彼也只能在长江之上耀武扬威,欺上门之敌,焉能指望夹击北魏?但能虚张声势,拖住司马懿,休使他来援张合,则足矣!
于是写表请求三次北伐,差陈震将表章带回成都。
后主览表,大书“准予施斜,遣使送回汉中,自回内苑,找夏侯皇后话去了。
孔明拜领子之诏,散会回府,面无喜色,心怀重忧。
黄承彦见此,踱到中堂,来见女婿道:贤契三伐中原,面有忧色,却是为何?
孔明:惟忧郝昭据险而守,陈仓不可轻进。
则粮道不通,如奈其何!
黄承彦:我已知郝昭来历。
待我去他降蜀,助你一路东进,直入关中便了。
孔明:老大人向在襄阳,怎样得识郝昭?
黄承彦:其曾于我门下习机巧之学多年,岂不认识?
孔明恍然大悟:陈仓之战,我弟子玉屡造攻城之械,郝昭必有奇术破之,至于数攻不下。
我见其怪招迭出,便知古怪。
原来是岳父匠门子弟,怪不得如此难敌!
字幕:郝昭,字伯道,太原人。
镜头闪回,叙述郝昭来历。
郝昭幼时,因遭黄巾之乱,随父母举家逃难到襄阳,行乞为生,艰难度日。
其后未久,父母皆都病死,郝昭饿倒在街上,被黄承彦救回隆中黄家湾,令其识字,并教以机械之术。
郝昭聪明至极,一学便会,永不忘怀,后被刘表征聘,屡立战功。
曹操下荆州时,郝昭即随刘琮归降曹营,并常有信与恩师黄承彦相通。
西平麴演勾结武威郡三胡叛魏,护羌校尉苏则招集郝昭平叛。
太和元年,郝昭又斩杀麴英,战功赫赫。
之所以屡战屡胜,大半是因善用攻守器具,皆为黄承彦所授。
闪回结束。
孔明闻岳父明郝昭来历,不由愁容顿扫,便请岳父前往陈仓。
黄承彦欣然领命,两三日便至陈仓,呈递名帖叫门。
郝昭闻报恩师来到,喜从降,大开城门亲迎,伏地大哭。
黄承彦扶起,并马进城。
郝昭设宴以待,诉离别疏阔之情,深谢救命再造之恩。
黄承彦也不隐瞒,直接明来意:紧契不知,那蜀汉丞相诸葛孔明,乃是为师女婿。
今存恤汉统,扶保后主刘禅,欲复兴汉室江山。
贤契而今做的虽是曹家之官,但先在刘表部下之时,亦食汉家之俸。
只因你在陈仓阻住,我婿十万大军苦不得过。
你道孔明真的战不过你,攻不下此城否?休他尽得水镜先生、史子眇仙长、左慈道长等高明之士亲传,兵法通神谋略盖世,便是为师若助他一臂之力,你自思此城能挡住老夫否?言不尽意,望贤契思之。
郝昭听了恩师此一番话,沉吟半晌,展颜笑道:休恩师当年救了孩儿一命,又恩养十载,便是这二十年荣华富贵,亦全拜恩师所赐。
前番不知孔明乃恩师娇客,多有得罪,今已知之,岂能再逆行事?恩师即请回告孔明,再领兵来时,某既不降,亦必不再相抗。
黄承彦料他不敢谎,得了此番答复,大喜而别,自回汉中,与孔明。
郝昭待恩师走后,遂致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