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二位将军能支撑十日,则蜀兵必然粮尽而退。
曹睿见他所,竟与司马懿同出一辙,不由笑道:英雄所见略同,朕今日见之矣。
因送张合出兵,放心回宫。
镜头转换,按下国都洛阳,复河西大营。
太常卿韩暨持节至营,曹真接入,受诏已毕,厚待使。
酒罢韩暨辞归,又再三叮嘱曹真,休违子之旨。
曹真口中唯唯,待送走使,还归大帐,便与郭淮、孙礼计议:子不援兵,却遣使来劝我休战,却是何意?
郭淮笑道:此非子之意,实乃司马懿之谋耳。
既今圣旨严命固守不战,大都督可密令王双引兵巡哨,诸葛亮自然不敢由此路运粮。
待其粮尽兵退,乘势追击,可获全胜。
正话间,却见一人衣裳破碎,狼狈进帐拜见,仔细看时,却是先锋大将费曜。
曹真意外之喜,令其回帐休养,即遣人分头传下将令:教王双于蜀军运粮上巡哨,郭淮引兵提调箕谷、街亭,令诸路军马守把险要。
各司其责,不可主动出击。
孔明在祁山寨中,因思虎威将军赵云已死,陈到率白毦兵又远在永安,即于大军中拣选精锐军士三千人,加以特殊强化训练,名为无当飞军,使讨寇将军王平统领。
王平即率无当飞军,每日到曹营挑战,魏兵坚守不出。
孔明暗道:魏兵坚守不出,是欲待我粮尽退军,其自后追袭。
今陈仓转运不通,其余路盘涉艰难,我随军粮草,不敷十日用度。
曹真只不出战,如其奈何?
正忧闷之间,忽细作来报:魏主使张合率军三万,前来助战曹真。
诸葛亮闻报大惊,于是召集诸将,计议退兵。
长史杨仪问道:今我大胜,尽灭曹真先锋之军,又挫尽魏兵锐气,丞相何故只听张合名字,便欲收军而回?
孔明:我兵无粮,利在急战。
曹真坚守不出,郝昭断我运粮要道,张合又引大军而来;若其与曹真合兵,必以轻骑袭我粮道,那时我十万大军欲归不能。
今乘魏兵新败,不敢正视我兵之际,便可出其不意,乘机退去。
可命后队先行,前军缓缓而退,是为上计。
一面分付趁夜退军,一面却派人授密计与魏延,令其伏斩来追敌将。
魏延领命,照计行事,亲率本部军埋伏去了。
大军撤捅夜,孔明又使马均置备十部自动击鼓传更车,放在各寨之郑车上木人自动打更,若有人严守之状。
于是全军皆起,次日清晨兵已尽退,只落空营。
曹真正在寨中,忽闻张合领军到来,于是大喜,亲迎入帐。
略作寒暄,张合便问:都督曾往哨探蜀兵消息否?若近日未来挑战,必已退兵。
曹真急令人前往蜀寨探之,回报果是虚营。
于是懊悔无及,急要下令去追。
张合劝道:不必追击,诸葛亮必有伏兵在后。
曹真知道张合智计过人,于是乃止兵。
却因粗心,忘记派人通知王双休追。
魏延受了密计,传令当夜二更拔寨急回,又命吹号鸣金,故意使魏国探马得知。
果有魏国细作探知蜀军将退,还报主将王双,请令是否追击。
王双乃是一勇之夫,欲建大功,不及向主帅曹真请令,急忙大驱军马,在后并力追赶。
追到二十余里,看看赶上,已见魏延旗号在前。
王双叫道:魏延休走!
撇了众军,单骑追来。
行到山坡左侧,忽一骑马从林中骤出,大喝道:魏延在此!
王双大惊,措手不及,被魏延一刀砍于马下。
魏兵见死了主将,四散逃走。
魏延其实手下止有三十骑人马,依丞相妙计杀了王双,飞马赶上本部大军,望汉中缓缓而校
孔明兵退汉中,闻斩了魏国大将王双,遂于南郑设宴大会众将,并与魏延贺功。
陈仓城郝昭闻王双追敌被杀,差人申报大都督。
曹真闻知,伤感不已。
因见蜀兵已退,遂回师洛阳;命郭淮、孙礼、张合共守长安。
魏主见曹真回京,虽知兵败,但念其两次托有功,遂设大宴,朝中重臣轮番敬酒。
曹真酒罢回至府中,闻同宗曹遵、同乡朱赞皆都亡故。
于是大为悲痛,一病不起。
镜头转换,按下曹魏,复东吴。
吴王孙权在建业设朝,细作入报:蜀汉诸葛丞相出兵两次,魏都督曹真兵损将亡,尤其大将王双,有汉寿亭侯之勇,亦被魏延斩杀。
群臣大为振奋,皆劝兴师伐魏,以图中原。
张昭出班奏道:近闻武昌东山凤凰来仪;大江之中黄龙屡现。
主公德配唐、虞,明并文、武,可先即皇帝大位,然后兴兵。
群臣听了张昭此议,无不响应,声震殿瓦。
孙权闻奏大喜,也不推让,遂选定夏四月丙寅日,筑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