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懿满口答应,皮里阳秋。
曹真引兵向阳平关追赶,正行之间,忽闻山后一声炮响,蜀兵大将姜维、马岱率军杀出。
曹真大惊,不知蜀兵虚实,止住军马不追。
姜维与马岱遂引蜀兵,退进斜谷,于黑之后急令点起火把,一夜之间奔回汉郑
镜头转换,复赵云、邓芝。
二将当时奉了丞相密计,伏于箕谷道中将近一年,并无战事。
后闻丞相出兵祁山,连得陇上三郡,遂悔不得参与大战。
这一日忽接到丞相军令,祁山大寨已失,命二将阻截曹真入谷,然后回军汉郑
赵云即谓邓芝:你我只有五千军马,魏军却有数万之众。
彼若知我兵退,必然来追。
不如我先引一千军伏于其后,公却打我旗号,引军先退。
某抵挡追兵,护送大军退回。
邓芝依计,嘱老将军心在意,即引四千军依循箕谷山道,徐徐而退。
郭淮提兵在箕谷道中,闻报蜀兵退去,不知真假。
便在此时,曹真中军官到至,催令进兵。
郭淮即唤先锋曹遵、朱赞:探马来报,谷中乃是蜀将赵云。
其年轻时虽英勇无敌,但今垂垂老矣。
若擒赵云,则必名闻下,且子必以列侯封之。
不知你二人,可有胆量前往擒杀赵云?
曹遵:都督若肯接应,某当生擒赵云。
遂与朱赞引三千兵,直奔入箕谷追赶。
看看赶上,只听山坡后面鼓声大震,闪出一员上将,身后红旗白字,上书“汉虎威大将军赵云”
。
曹遵、朱赞吃这一惊不,急收兵退走。
行不到数里,喊声大震,一彪军从林中撞出。
为大将挺枪跃马,大喝道:认识常山赵子龙否?
二将大惊道:如何这里又有赵云?
不敢接战,转身飞逃。
魏军溃散回逃,赵云亦敢追赶,回头掩护邓芝大队后校
蜀军沿箕谷道一路退往汉中,背后魏将不断追到,赵云边走边战,前后杀死五名来将,余则大骇,以为蜀兵有神明相护,不敢紧迫。
赵云护送车仗人马望汉中而去,虽道路险阻,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
按下郭淮追击无果,却司马懿复引大军返至西县,令三军全城仔细搜寻;又派二子各带精骑,将左右山谷扫荡一番,看看山中是否还有埋伏。
至晚,各路部下回报,蜀兵已尽数退回汉中,西县只是一座空城,只在城楼上拣得一张古琴,呈献给大都督。
司马懿察看古琴,见到“龙吟”
铭文。
想起当初在蔡家庄时,文姬对己曾“若见龙吟,除非我弟复生”
。
心中即已明白,今日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即是昔日大汉皇帝刘辩。
因命亲军唤来几个年长居民,询问当时城中情状。
村民皆言:当日大都督来围城时,城中并无武将,只有几个文官,并五百弱兵。
关兴、张苞二将,也只各有两三千军,只是转山呐喊,鼓噪惊追,并不敢厮杀。
司马懿仰叹道:卧龙,卧龙!
今日方知当初史侯少帝,今汉丞相诸葛孔明也!
司马师:父亲,是否继续进军,直下汉中?
司马懿:蜀道之难,当初魏武帝尚且望而却步。
你我父子,岂可深入险地。
遂将龙吟古琴妥善收藏,放置自己私人行李之内,随军带回。
又安抚诸处官民,引兵返至渭水西营,以待大将军曹真前来相会,班师同还长安。
字幕:蜀汉建兴六年夏,郭淮兵入箕谷,张合开进陇右,对蜀军形成夹击之势。
蜀汉丞相诸葛亮为避免遭受夹击,只得退还汉中南郑。
曹真大军前至安定,三郡大户杨条自缚出城,请降曹魏。
于是魏军收复三郡,但见城中居民都已随蜀兵进入汉郑
曹真与张合、郭淮商议:蜀军全军退回汉中,且掳走我数万户部民,实谓大胜而归。
我若就此还兵,其随后必又复出。
陈仓故道必要筑城,并置大将守之不可。
张、郭信以为然,俱称将军英明。
曹真遂命郝昭、王生,重修陈仓古城,留此屯守。
安排已定,还兵渭西大营,来与司马懿相见,共同班师长安,朝见魏主。
原来魏明帝于曹真离京之后便到长安,扎下行宫,为前线各路军马调配军资以供战备。
曹睿闻二将凯归,亲迎出西门以外,大为嘉许,并下诏令:复得陇西诸郡,卿等之功也。
曹真仍令据守长安,辖制关中及河西诸军。
郭淮、张合把守阳平关以东,当住箕谷隘口,以防诸葛亮复出。
司马懿回归旧所,南下镇守宛城,以防东吴来犯。
安排得当,魏帝大赏三军,启驾回师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