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师徒二人共同参研地造化之功,终成八阵之图,补遗于《太公兵法》。
此图应随《太公兵法》和《素经》秘传于贵门,外人不得而知。
大功告成之后,张良仙师距张师山百里处黄袍山隐居,并建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又创办伐桂授徒,其后不知所终——却不知曾隐居此处数年。
司马徽笑道:议郎博闻强记,神鬼不及。
即是稗官野史,何必当真。
蔡邕:若是据实而言,则稗官胜于信史,倘违心而作,则正史不如野闻。
道长果有本门兵法秘籍,自会倾囊授予史侯,倒也不用在下费心枉测也。
司马徽:议郎此言是也。
汉室衰微,根源在于子淫侈,胸无治国良策。
自今而始,贫道当于此教授史侯文星象、战阵兵法及治国方略,十年可臻于大成。
这十年间,下必有大乱,大乱略定后此子当出,以当中兴汉室大任。
到时蔡议郎也必复归于朝廷,辅佐圣主以就大业。
大数已定,再无商榷,议郎大人以为如何?
蔡邕:先生精于星相,尽依道而为,如此安排甚是妥当。
下官乃是戴罪之身,时刻处于贼臣阳球及十常侍搜捕之下,恐泄露行止,连累史侯,长期居此不当稳便。
我当东向吴会访友,顺便寻访治国安邦之才,明日即行告辞启程。
先生十年之约,绝不敢忘。
司马徽见其去意已决,也便不再挽留,笑道:既是如此,今晚可在敝庄置酒高会,将庞德公及其侄庞士元唤来,并请隆中高士黄承彦坐陪,与蔡议郎饯行便了。
胡车儿听了,着急道:大人明日去了,倒是潇洒。
俺胡车儿受史掌门所托,命我相随先生并保护史侯,今后却又如何行止?
蔡邕:大丈夫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你受史掌门重托,自当陪伴史侯,为其学艺护法。
若有危险变故,当死力救护少主,最终护其北归京城玄都观。
胡车儿:蒙大人如此吩咐,胡车儿敢不尽力。
司马徽:胡壮士一诺千金,大有古人之风,不愧墨家子弟。
你也不必烦忧,既为少主护法效劳,贫道绝不让你白费这十年光阴。
来日传你一套鬼谷门武功妙法,你看如何?
胡车儿大喜过望,倒地便拜,便算正式拜认了师父。
三人密议已罢,相携下山,胡车儿依旧背负史侯,在前面行走如风。
回到庄上,水镜先生写好请柬,命家人前往鹿门山及黄家洼下书,去请庞德公叔侄和黄承彦。
一夜晚宴,众位高士济济一堂,纵论胸中学问,弹琴品竹,自不必细。
次日,蔡邕令蔡福和蔡七收拾车仗,拜辞司马徽,出了水镜庄,向东南逶迤而去。
一代大儒从此逃命江海,远走吴会之地,一边着书立,一边开馆授徒。
江南名士顾雍正当年少,便于此时拜于蔡邕幕下,按下不提。
镜头转换,按下蔡邕及史侯刘辩,复史子眇。
史子眇将刘辩托付蔡邕,回到洛阳玄都观,召集一众门下弟子,下达严令,禁止阖寺道众不得议论史侯之事,违者重罚,弟子们唯唯应诺而散。
当夜晚间,史子眇正在殿中打座入定,忽觉灯影一闪,殿门无风自开,一个高大人影如鬼似魅,进入殿中,立在面前。
史子眇收回元神,睁眼起身:南华子师兄何来?
南华子:道兄未卜先知,神目如电,果然不愧是下第一道派掌门。
面部特写:看那来人,亦做道家打扮,身材高大威猛,虽然满头白须白,面容却似少年,不见皱纹老态,亦看不出到底年龄几何。
字幕:南华子,太平道派掌门,号称南华老仙。
画外音:太平道创派祖师,乃是春秋诸子之一庄周,其传世着作《南华经》与老子《道德经》合称“道家双璧”
,并行于后世。
其后太平道派即以《南华经》为本门经典要义,历届掌门也皆以“南华子”
名号示于下,又在民间号称南华老仙。
史子眇:南华子既然出山,前来帝都,看来是汉室劫数已到,下难以太平了。
南华子听出史子眇言外之意,当下也不以为忤,打个揖手,在史子眇对面蒲团上坐了,道:自古以来,黄帝老庄总是一家,师兄此语拒人以千里之外,也太过生分了。
史子眇:鬼谷仙师所传用以治国,南华老仙之学则为避世,向来道不同不相为谋。
南华子:师兄总掌鬼谷正门,承受张良先师衣钵教诲,以兴扶汉室为己任,固然光明正大;却不知从来道无常,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兴衰成败皆是民心所向。
儒家亚圣孟子也云“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暴秦先失其民,后致江山倾覆,即为明证。
史子眇:若云汉室无道,则其谁有德?
南华子:师兄所谓汉室劫数已到,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