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伏思诸异,皆亡国之怪。
蜺堕鸡化,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
前者乳母赵娆,贵重下,生则赀藏侔于府,死则丘墓逾于园陵,两子受封,兄弟典郡;续以永乐门史霍玉,依阻城社,又为奸邪。
今者道路纷纷,复云有程大人者,察其风声,将为国患。
宜高为堤防,明设禁令,深惟赵、霍,以为至戒。
今圣意勤勤,思明邪正。
而闻太尉张颢,为玉所进;光禄勋伟璋,有名贪浊;又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并叨时幸,荣富优足。
宜念人在位之咎,退思引身避贤之福。
又尚方工技之作,鸿都篇赋之文,可且消息,以示惟忧。
宰府孝廉,士之高选。
近者以辟召不慎,切责三公,而今并以文取选举,开请托之门,违明王之典,众心不厌,莫之敢言。
臣愿陛下忍而绝之,思惟万机,以答望。
圣朝既自约厉,左右近臣亦宜从化。
人自抑损,以塞咎戒,则道亏满,鬼神福谦矣。
臣以愚赣,感激忘身,敢触忌讳,手书具对。
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
愿寝臣表,无使尽忠之吏,受怨奸仇。
灵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
曹节见诸人奏对未及重新装入封囊,便迅即偷窥一遍。
因杨赐是为帝师,且未明应罢黜者为谁,自是拿他无法;但蔡邕所劾奸人却都标出名姓,于是悉被曹节泄漏出去。
由是凡被蔡邕点到名字者,包括灵帝乳母赵娆、永乐宫宦官霍玉,太尉张颢、光禄勋伟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又鸿都门学群,立刻群起反击。
此事之前,先是蔡邕与司徒刘合不和;蔡邕叔父卫尉蔡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关系不洽。
而将作大匠阳球,却又是中常侍程璜女婿。
程璜既知蔡邕奏本内容,遂指使女婿阳球热,写成匿名奏疏,诬告蔡邕。
其疏略云:
卫尉蔡质、议郎蔡邕叔侄,曾数因私事请托于司徒刘合。
只因刘合秉正无私,不肯答应,蔡邕于是怀恨在心,故此诬害朝中群僚。
其心可诛,伏乞圣裁。
灵帝接到匿名书信,因下诏给尚书,命召蔡邕质问。
蔡邕上疏辩白,但与叔父还是被送入洛阳狱,有司议罪,应将二人弃剩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辜,因向灵帝求情。
灵帝想起蔡邕奏章末尾之语,知道定是奏疏泄密,故此遭人诬害。
于是下诏免死,与家属流放朔方郡,遇赦不免。
阳球闻,不肯罢休,遂以重金收买刺客,于路刺杀蔡邕。
刺客却被蔡邕正义感动,故此不为阳球所用。
阳球又贿赂有司官员毒害蔡邕,受赂者反将消息告诉蔡邕,要其提高警惕。
蔡邕因此平安无事出京北上,居住在五原安阳县。
蔡邕之前在东观时,正与卢植、韩等人一起修撰《东观汉记》,此时遭逢流放,未及写成。
因此在流放期间撰写完毕,上书子,呈报所着《十意》,分别目,附在书尾。
灵帝爱怜蔡邕才高,适逢次年大赦,于是赦免蔡邕,准其返回原籍。
蔡邕得到子赦书,意外之喜,由是收拾行装,准备启程回郡。
五原太守王智乃是中常侍王甫之弟,闻蔡邕复被朝廷启用,声称钦慕蔡邕才学人品,非要置酒为其送校蔡邕难却盛情,只得赴宴,应景而已。
当日酒酣,王智离座起舞,相劝蔡邕饮酒,蔡邕不理。
王智仗其兄势,本就骄横,破口大骂道:你本罪囚,亦敢轻视我耶!
蔡邕亦怒,并不回言,振衣而去。
王智于是上书密告,蔡邕心怀怨愤,诽谤朝廷。
蔡邕知道得罪众宦,后患无穷,害怕无法幸免,于是远走吴会,又往来依靠泰山羊氏,在外漂泊十二年之久。
镜头转换,江东吴会之地。
蔡邕云游吴会期间,江南才子顾雍闻其大名,遂拜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
因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受到蔡邕喜爱。
顾雍因受老师称赞,故自取表字为元叹。
一日蔡邕出行,见人焚烧梧桐木为炊。
因听到火烧木材出巨大声响,知是上好木料,于是便向炊者讨取,将那梧桐木从火中救出,做成一把瑶琴,果然声音极佳,如同。
只因其桐木尾部已被烧焦,于是为琴命名为“焦尾琴”
,与齐桓公号钟琴、楚庄王绕梁琴、司马相如绿绮琴并肩齐名,合称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画外音:其后此琴落于诸葛亮之手,时常伴于身侧,取名龙吟。
据至南朝齐明帝在位之时,此琴还在世间。
古琴高手王仲雄曾经弹奏五日,并即兴创作《懊恼曲》,献给齐明帝萧鸾。
后随朝代更迭,焦尾琴传到南唐中主李璟手中;南唐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