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高乃是中国佛教史上位译师,从此之后,中国才有佛学。
闪回结束,梁冀前来白马寺降香,由疵以拜会安世高,极尽礼敬之事。
安世高见汉朝大将军诚心礼佛,心中一动,便将在美阳城所得宝函取出,呈递梁冀:及函中装有佛骨舍利,神通福泽非同可。
拜托大将军送到宫中,献给朝廷,以延汉祚。
梁冀惶恐再拜而受,告辞回城,将宝函献入皇宫,向子明如此如彼,佛骨由来。
汉桓帝见而大喜,因问道:不知所谓舍利,是何圣物?
梁冀:据那胡僧所云,是西方竺国有先圣人,与我中国老子同时而生,自名释迦牟尼佛,又称世尊如来。
如来灭度之后,遗体火化,骨骸不毁,结成舍利。
桓帝:那如来佛既是西方圣人,距我中土数万里之遥,其骨殖因何能够至此?
梁冀:为臣也曾这样问那胡僧。
那胡僧安世高言道,当我中土战国末时,彼西土竺国有个阿育王,早于秦始皇数十年前统一本土。
为弘扬佛法,命将佛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
不定此宗舍利,便是彼时传入中土者。
桓帝:既是如此,我将如何安置此物?
梁冀:番邦佛圣骨殖,自是不便供奉宫中,与我大汉列祖列宗争享祭祀。
依臣之见,陛下宜效彼国阿育王所为,诏命在那胡僧安世高掘圣冢之处敕建宝塔,供奉舍利为上。
桓帝:依卿所奏,着即在凉州美阳城立寺建塔,以供佛骨。
又为弘扬佛法,佑我华夏黎庶,敕命分佛骨舍利到全国各地,均须建造佛塔寺院,加以供奉。
梁冀:陛下圣明,为臣遵旨即校
由是便命有司拨银钱,委派专人出京,前往周原腹地圣冢原址(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法门镇)修寺建塔。
汉桓帝亲赐寺塔名号,寺名阿育王寺,塔曰真身舍利宝塔。
舍利塔以巨木为之,分为四层,塔下设有地宫,地宫中存放紫檀香木棺椁,内以金瓶盛放佛祖指骨舍利。
字幕:建和二年十月,长平人陈景自称“黄帝子”
,设置官属,图谋聚众起珍,事败被杀。
同年同月,南顿人管伯自称“真人”
,图谋起兵,事泄被杀。
建和三年,洛阳再度大水泛滥成灾;九月己卯,荥阳地震,是乃郑州地区有记载最早地震。
汉桓帝因恶灾人祸频仍,至其年末,诏改次年为和平元年。
和平元年二月,梁太后薨逝,享年四十六岁。
梁妠以太后身份,先后迎立冲、质、桓三帝,临朝称制十九年,与梁冀专制朝政,形成梁氏专权局面,一门先后有三皇后、六贵人、七侯、二大将军,势力甚盛。
太后离世当月,扶风郡人裴优自称皇帝,图谋聚众起兵,事败被杀。
桓帝下诏,命下各郡推举孝独行之士前至洛阳,朝廷择优委任官职。
时有涿郡安平人崔寔,被郡守推荐至京,备员郎官。
乃论当世便事数十条,总为《政论》。
字幕:崔寔,字子真,字元始,文学家崔骃之孙,书法家崔瑗之子。
镜头闪回,叙述崔寔来历。
崔寔出身书香世家,少时沉静,爱好典籍。
父亲崔瑗去世,家无余财,乃减卖田产,修起冢茔,建立碑颂。
葬父之后,隐居墓旁,资产用尽,因穷困难堪,以贩酒为业。
时人多因此嘲笑崔寔败坏门风,自降身份,有辱斯文。
但崔寔不为所动,始终不改,但贩运仅够家用而已,不致力于盈余,反为钱财役使。
服丧完后,三公都来征召。
崔寔乃应至孝有操行之士推举,被征公车,前往洛阳。
但因病不能及时参与朝廷对策,故此除为备员郎官。
崔寔明晓政体,吏才有余,故谈论当世便利之事数十条,名为《政论》。
指斥上下懈怠,萎靡不振,风俗败坏,人情巧伪,并以奢侈、趋术、厚葬为下三患,要求行严猛之政以致太一,建议恢复五等爵及井田制。
因论点切中要害,言论动听,京师争为传耍
闪回结束。
崔寔名声大噪,屡被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征聘,然而全不应召。
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推荐崔寔才能高妙,宜在朝廷任职。
朝廷准奏,召拜崔寔为议郎,迁升大将军司马,与边韶、延笃等在东观着文作书。
后又出任五原太守,教授百姓制作御寒工具,以避免遭受寒冷之苦,颇有惠政。
当时胡虏屡屡侵入云症朔方,杀害抢掠吏民。
崔寔整顿兵马,注重烽候,使胡虏不敢侵犯,成为边境最强队伍。
后因病被征召回朝,拜为议郎,又与诸博士榷定《五经》。
镜头转换,按下崔寔,周景登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