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不能采用。
齐殇王子都乡侯刘畅因闻章帝驾崩,至京奔吊国忧,所上奏疏未报,便被窦宪令人刺杀于城门屯卫之中,有司不敢立案查问。
何敞闻此,又对宋由道:刘畅乃是宗室肺腑,茅土籓臣,来吊先帝大忧,上书须报,亲在武卫,致此残酷。
奉宪之吏,莫适讨捕,踪迹不显,主名不立。
敞备数股肱,职典贼曹,故欲亲至所,以纠其变,而二府以为故事三公,不与贼盗。
昔陈平生于征战之世,犹知宰相之分,云外镇四夷,内抚诸侯,使卿大夫各得其宜。
今二府执事不深惟大义,惑于所闻,公纵奸慝,莫以为咎,惟明公运独见之明,昭然勿疑,敞不胜所见,请独奏案。
宋由见其不畏窦氏势力,大加赞赏,终于许之。
于是太尉、司徒二府皆遣主吏随之,推举具得事实,铁证如山,上报朝廷。
窦宪无由自辩,因被囚禁问罪。
京师朝野上下,无不大赞何敞。
其后经过二府极力推荐,何敞拜授侍御史之职。
窦宪后因大败匈奴,燕然勒功,复被朝廷重用,继而权势熏,远北征匈奴之前。
何敞时见窦宪、窦笃、窦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再次上疏弹劾。
其疏略云:
臣闻匈奴之为桀逆久矣。
平城之围,虏书之耻,此二辱者,臣子所为捐躯而必死,高祖、吕后忍怒还忿,舍而不诛。
伏惟皇太后秉文母之操,陛下履晏晏之姿,匈奴无逆节之罪,汉朝无可惭之耻,而盛春东作,兴动大役,元元怨恨,咸怀不悦。
而猥复为卫尉窦笃、奉车都尉窦景缮修馆第,弥街绝里,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
今众军在道,朝廷焦唇,百姓愁若,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示无穷也。
宜且罢工匠,专忧北边,恤人之困。
奏书虽上,朝廷终不回复,亦无下文。
闪回结束,疏勒大捷之后。
何敞此时拜为尚书,因见窦氏嫉妒班所建大功,屡图陷害,于是复上封事密奏,再窦氏揽政之事。
其奏略云:
伏见大将军窦宪,始遭大忧,公卿比奏,欲令典干国事。
宪深执谦退,固辞盛位,恳恳勤勤,言之深至,下闻之,莫不悦喜。
今逾年无几,大礼未终,卒然中改,兄弟专朝。
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官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肆心自快。
今者论议凶凶,咸谓叔段、州吁复生于汉。
臣观公卿怀持两端,不肯极言者,以为宪等若有匪懈之志,则己受吉甫褒申伯之功,如宪等陷于罪辜,则自取陈平、周勃顺吕后之权,终不以宪等吉凶为忧也。
臣敞区区,诚欲计策两安,绝其绵绵,塞其涓涓,上不欲令皇太后损文母之号,陛下有誓泉之讥,下使宪等得长保其福佑。
然臧获之谋,上安主父,下存主母,犹不免于严怒。
臣伏惟累祖蒙恩,至臣八世,复以愚陋,旬年之间,历显位,备机近,每念厚德,忽然忘生。
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驸马都尉瑰,虽在弱冠,有不隐之忠,比请退身,愿抑家权。
可与参谋,听顺其意,诚宗庙至计,窦氏之福。
奏疏上达朝廷,子未答,内容已被窦宪心腹所知,密报大将军府郑
窦宪怒道:叵耐何敞老儿!
我与其何仇,数度切谏,直言我罪过?
窦笃:是也,可谓耿耿独言,喋喋不休。
窦宪:我欲杀此老儿,但忌其在朝中威望,且被子赖为柱石,无法撼动何?
窦笃:此事易也,何不借刀杀之?
窦宪:借何人之刀?
窦笃:弟闻济南王刘康,仗其身份尊贵,在封国骄矜日甚,动辄杀人。
兄长何不上奏子,推荐何敞离京出朝,前为济南太傅?则以此老喋喋不休性格,非被济南王杀之不可。
窦宪:善哉此计,便即行之。
镜头转换,山东济南。
何敞被窦宪排挤出朝,辞帝离京,到至济南国,就任太傅。
因禀忠直谏,辅导济南王刘康以正道忠义,并常援引法度,纠正其恶校
刘康虽然骄横无比,但对何敞极备敬礼,并不见害,窦宪之谋便即落空。
其后岁余,何敞复迁汝南太守,在职期间以宽和为政。
立春日,何敞分遣儒术大吏案行属县,彰显县城及里中孝悌有义行者。
及举冤狱,皆以《春秋》大义断之;置立礼官,不任文吏。
又修理鲖阳旧渠,垦田增至三万余顷。
是以郡中无怨,百姓化其恩礼。
吏人共刻石着文,以歌颂何敞功德。
字幕:辛卯,永元三年,耿夔、任尚兵出居延,北击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