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按下平定南越,复出使西域。
早在汉武帝初即位时,便有北击匈奴之意。
因亲自审问匈奴降将,得知一个重要消息:大月氏被匈奴冒顿单于灭国,就此阖族西迁;始终便有报仇复国之意,苦于无人相助。
武帝闻而大喜,决定遣人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断其右臂。
经过仔细甄选,因闻郎将张骞熟知陇西地理风物,为人强力,宽宏大度,便决定以其为使。
张骞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氏。
遂奉武帝诏命,率领一百余名随从,由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西行进入河西走廊,始其万里长征,艰苦之旅。
当时河西走廊之地,完全为匈奴人控制。
故当张骞一行穿过河西之时,不幸碰上匈奴骑兵,百余人马全被抓获。
匈奴右部诸王将张骞等人押送匈奴王庭,来见军臣单于。
单于:你等何人,将欲何往?
张骞:某乃汉臣张骞,奉汉帝之命,出使月氏。
单于:月氏在我北方,汉使何以得往?倘我欲遣使南越,汉帝肯许我通行乎?
张骞:既不许通行,杀我可也。
单于:倒看不出,汉人中还有如此硬汉。
将其扣留,若不投降,永不释放!
军臣单于为拉拢张骞,命人进行种种威逼利诱,但张骞誓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
单于大怒,由是便命张骞与其使团前往塞北牧羊,拘留十年之久。
元光六年,匈奴监视渐渐松弛。
张骞趁其不备,带领随从,逃出匈奴人控制。
于是北经车师,一路打听月氏人所在。
闻月氏人复被乌孙国战败,被迫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妫水地区,征服大夏,另建家园。
张骞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由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
这一路好走!
间关万里,风沙漠漠,不得行军艰苦。
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
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
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不足,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其后不久,随身所带干粮吃尽,使团陷入困境。
多亏堂邑父善射,便教众人射杀禽兽,聊以充饥。
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因迷路葬身黄沙冰窟。
张骞与堂邑父历尽艰苦,终至大宛,回顾随从,只剩二十余人。
乃持汉节求见大宛国王,明出使月氏沿途遭遇,望能派人相送,前往大月氏。
大宛国王:我与你大汉朝万里遥远,向无交往,何必与匈奴为敌,护送你等东归?
张骞:我大汉朝国力昌盛,物阜民丰。
臣若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重重酬谢。
大宛国王:我早就风闻汉朝富庶,欲通使往来,苦于不识路径,未能实现。
即是汉使到来,实乃意,况又有重酬乎?贵使放心,寡人派兵送你等前往月氏便了。
张骞大喜,施礼道谢。
大宛国王热情款待,遂派向导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然后返回。
张骞又游康居王,使其遣人护送,终至大月氏国。
回往夕,出离长安之时正当青年,此时已是早生华。
张骞百感交集,乃在馆驿中休息数日,沐浴更衣,持节叩门入宫,向月氏王递交国书,明来意。
未料十余年光阴已过,此时月氏王已非旧主,新王对匈奴灭国之恨已经不深。
且由于新国肥沃,物产丰富,并距匈奴、乌孙很远,再无外敌寇扰,由是不愿东归。
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年余,月氏人虽然热情相待,只是不从其盟。
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蓝氏城;后见游不果,乃于元朔元年动身返国。
归途之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改变行军路线,绕行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北麓,从莎车经于阗、鄯善,通过青海羌人区归汉。
但出乎意料之外,羌人此时也已沦为匈奴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俘,又扣留年余。
元朔三年,军臣单于亡故。
匈奴为争王位生内乱,张骞终于乘乱逃出,转回长安。
此番出使西域,张骞从武帝建元二年出,至元朔三年归汉,其间共历一十三年。
出时一百余人,回来时仅剩自己与堂邑父两人。
画外音:张骞此次远征,虽未能与同大月氏建立联盟,但产生实际影响,可谓极大外交成功。
秦始皇时,北却戎狄,筑长城以护中原,西界不过临洮;玉门关之外广阔西域,尚为中国势力不及。
张骞通使西域,不仅亲自访问西域以及中亚诸国,且初步了解到伊犁河流域、里海以北、波斯安息、大食条支、南亚身毒等国情况。
自此不仅西域同内地联系日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