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将及分封诸王相互对峙,盘根错节,矛盾本深。
而贾谊力主削藩,若使其参与执政,则必与下为敌,使朕陷入被动,此其二也。
内侍:尚有其三乎?
文帝:贾谊与邓通乃为死敌,朕今正以邓通抵制旧臣以及诸王,岂可使其二人互斗?最重要者,梁怀王乃是我至爱之子,今使贾谊辅之,用心良苦,你人何知!
内侍:陛下明见万里,人管窥蠡测,不能知其万一也。
贾谊既为梁怀王太傅,便即离京,随从梁王就国上任。
此后虽在梁国封地,但仍体察朝中政事,居安思危。
因正在年轻气盛,且恃丰华绝代,才能不世之出,尤其热血澎湃,不能自已。
却不理解皇帝既对自己青睐有加,却为何将自己置于朝廷之外,便又满怀孤愤,故此多次上疏陈述政事。
文帝见他文辞之间锋芒毕露,知其未解自己深意,因而多次留中不,亦不回复。
前元八年,淮南王刘长死,乃封其四子为列侯。
贾谊闻而大急,乃上《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
其文恣肆汪洋,提出同姓诸王并不比异姓王可靠,且如此封国,最后都要背叛朝廷。
解决办法就是分割诸侯王国,从而集权于朝廷。
文帝览之,十分欣赏。
然而当时正用心于稳定政局,恢复经济,不欲立即实施,由是再次作罢。
因对诸侯王采取姑息政策,所以导致景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
汉文帝十一年,贾谊随梁怀王刘揖入朝,梁王不幸坠马而死。
贾谊深深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忧郁。
梁怀王无子,按例撤销封国。
贾谊上书建议为梁王立嗣,扩大梁国及淮阳国封地,使黄河至长江连成一片。
文帝从之,乃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另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
其后吴楚七国之乱,梁王刘武坚决抵御,终平叛乱,方见贾谊此时深谋远虑。
贾谊因伤心梁怀王之死,又常自责,终在忧郁中死去,年仅三十三岁。
画外音:汉文帝刘恒在位,常以秦亡为鉴,深知百姓生活之苦,性又节俭,奉行黄老无为而治政策。
曾因惜财罢建露台,又诏罢下田租。
通过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汉朝经济得到长足展,文教大兴,国力日益强盛。
是谓一代明君,就此拉开文景之治盛世序幕。
薄太后出身低微,在汉高祖时颇不得宠。
因被吕太后赶出长安皇宫,随儿子刘恒前往代郡,因而多知百姓疾苦。
汉文帝即位之后,便常劝儿子关心民生,废除肉刑。
汉文帝至孝,欣然听从,则下诏书,议于众臣道:一人犯法,罪及自身。
何连坐父母妻儿耶?我不信此法为善,卿等议之。
大臣按照汉文帝意见,经过朝议,上奏请求废除连坐法。
诏书下达,下无不称颂。
时有齐太仓公淳于意,临淄人氏,师从阳庆,传承黄帝、扁鹊脉书,学会五色诊病。
苦学三年之后,淳于意开始悬壶济世,给人治病。
因赋异禀,又有绝艺在身,遂能预决病人生死,一经投药,无不立愈,因此远近闻名。
壤仓公切脉,已臻于神乎其技。
齐国侍御史成自述头痛,请仓公入府治疗。
淳于意为其诊脉之后,退出内室,摇头不语。
家人问道:我家主人何病,可有救乎?
淳于意:你家主人,是否贪酒?
史成家人:先生神断。
我家主人最好杯中之物,嗜酒如命,无酒不食。
淳于意:此乃疽症,病因于肠胃,因贪酒所致。
五日肿胀,八日必死,无可挽救。
家人闻此,皆都不悦,似信不信。
淳于意收拾药囊,告辞而去。
到第五日,御史成开始全身肿胀;第八日头上,果然呕脓而死。
由是淳于意名声大噪,自此求医者络绎不绝,车马盈门。
而仓公喜欢游山玩水,又不常在家中,故常使病家失望而归,日久愤懑异常。
以致病人死亡,家人积怨,而仓公不知。
有富家求医不得,病人致死,于是告仓公,其借医欺人,轻视生命。
地方官吏听信一面之辞,遂谓淳于意玩忽职守,判其有罪,要处以肉刑。
按西汉初年律令,凡为官者受肉刑,须押送到京城长安执校
淳于意无子,只有五个女儿。
临行时都往县中送父,更无善策相救,只能相向悲泣。
仓公叹道:生女不生男,但遇急难,则有何用!
女缇萦时年仅十五岁,闻听此言,遂决定随父进京,一路照顾生活起居。
临淄相距长安两千余里,着实难校一路上父女风餐露宿,尝尽人间辛酸。
好不容易到了长安,仓公立即被押入狱中,等候执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