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惟长安君成蟜之子嬴婴闻此大惊,于是起身切谏。
子婴:臣闻其国将亡,必先自毁长城,罢黜栋梁。
昔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国田建杀前代忠臣而用后胜,终都亡国。
蒙恬兄弟乃秦国重臣,且有大功于国,并无过错。
似此诛杀忠臣,而立品行不端者,则内失臣信,外使将士意志涣散,望陛下思之!
二世胡亥聚集宗室议政,只是依照秦制,走个过场而已,岂肯听从别人之言?当即宣布散班,立派御史曲宫,前往代郡,向蒙毅宣布诏命。
皇帝诏曰:
先王要立朕为太子之时,卿却加以阻拦。
今丞相李斯上奏,谓卿侍君不忠,请灭卿三族。
朕不忍为此,只赐卿一死,可谓幸矣。
诏命到日,卿奉诏而校
蒙毅听罢,答复使:臣少事先主,屡沐厚恩,许随左右十余载,岂能不知先主之意?且太子从先帝周游下,臣又不在主侧,何嫌何疑,乃加臣罪?臣非饰辞以避死,但恐近臣盅惑嗣君,反累先帝英明,故臣不能无辞,以请使回复陛下也!
曲宫:将军请讲。
蒙毅:昔秦穆公屈杀三良,楚平王冤杀伍奢,吴王夫差枉杀伍子胥,昭襄王擅杀武安君白起。
此四君者,皆贻讥后世,故曰圣帝明王,不杀无罪,不罚无辜,唯大夫垂察!
曲宫听罢,深为怜悯,连声叹息。
但因知二世胡亥心意,故虽勉强听完蒙毅辩状,仍命随从立即行刑,将蒙毅斩杀于营帐之中,持其级以归。
在今河北代县,蒙毅被处死之处,有一村庄,叫做门王村,其实乃是“蒙亡村”
音讹;另有一河,名曰恨斯水,是谓当地百姓,恨极奏请杀害蒙毅之丞相李斯。
蒙毅既死,胡亥一不做,二不休,更要杀内史蒙恬。
乃派使者前往阳周,诏命自裁。
使者赍旨前往,对蒙恬道:将军获罪子,不可逃也。
况蒙毅当死,依律连坐于公。
蒙恬:我蒙氏一家,自先人乃至子孙,在秦国建立功业,已逾三代。
今我领兵三十万,身虽被囚,但余力足以反叛,夺国自立。
但我自知必死,而犹奉守节义者,是不敢辱没祖先教诲,并不忘先帝恩德也!
使者:下官只是受诏前来行刑,不敢以将军之语,传报陛下。
蒙恬:我因何得罪上,无罪而被处死?
使者无言可答。
蒙恬沉默良久,平静道:八百年前,周武王去世,将尚在襁褓幼子成王,托孤予弟周公旦。
姬旦恐下有人欲行不轨,乃以筐背负幼主上朝,代理朝政。
吐哺握,数年努力,终灭叛乱、稳定周室。
有日成王病重,周公剪甲沉河,向神祈祷云:君王年幼无知,我执国事。
如有得罪神之处,应罚我也。
周公至诚动,于是成王重病果愈。
使者不耐烦道:君死则死矣,此不着边际之语何为?
蒙恬:大夫莫急,听我言毕,不过顷刻之间耳。
使者:你,你。
蒙恬:成王长成,始履子之席。
有人进馋,周公谋反。
成王大雷霆,欲治周公之罪。
姬旦蒙诬,无以自辩,便逃楚国。
逾数年,周成王审阅旧档,忽见金縢,启而观之,见内装皇叔周公当初向神陈情时祷告奏疏。
成王顿时泪眼盈眶,愤然道: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
于是立杀进馋大臣,亲迎皇叔回朝辅政,遂奠周朝八百年基业。
使者听罢,不寒而栗。
蒙恬停而不语,扭头看向窗外,见外面秋意正浓,朔风瑟瑟,落叶缤纷。
又见一轮秦时明月,照进房内,恬淡如水。
使者:公此言,是欲抗旨乎?
蒙恬:今我蒙氏,世代尽忠,决无二心,日可昭。
而事卒如此,想必由孽臣谋乱,蔽惑主聪。
昔夏桀杀关龙逢,商纣杀王子比干,信谗拒谏,终致灭亡。
臣故曰,过可振而谏可觉也。
凡臣之言,非欲免咎,实欲慕死谏遗风,为陛下补阙,如此死而无憾。
使者:公此慨,是欲效陶朱公之行乎?
蒙恬:陶朱公乃我鬼谷门先仙,明见万里,两袖清风,我如何比得?当初我师王敖老祖收我入门之时,尉缭师祖便曾预言,今日终应,无可逃也。
且某罪过深重,本该受死。
使者:将军因何而言?
蒙恬:某奉帝命,修筑长城。
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开挖沟渠一万余里。
其间岂可不断地脉,暴露孤坟?侵及死者,曝人白骨,此是我之滔之罪,固宜死也!
使者闻罢,泪落如雨。
蒙恬罢,吞药自杀。
可叹一代无敌名将,落得此般下场。
蒙恬死后,边关三军将士痛不欲生,如丧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