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往焉。
夏桀十四年,命扁率师征伐岷山氏,岷山氏献二女琬、琰于桀,导致妹喜失宠。
岷山氏之后,约于周平王东迁之初,复有蚕丛氏,乃是古蜀国第一位国王。
又有传,蚕丛乃是个驯养家蚕者,则蚕丛生活年代远早于周,当为商代早期部落领。
蚕丛死后,蜀人为其建造石制棺椁。
三星堆出土青铜纵目面具,可能便是蚕丛形象。
蚕丛氏统治蜀地数百年,柏灌氏取而代之,史书中对其记载较少。
西汉杨雄作《蜀王本纪》,蜀王先名蚕丛,后名柏灌,后名鱼凫。
柏灌氏统治蜀地,维持数百年之久。
鱼凫氏继柏灌氏之后治蜀,进入农耕社会。
三星堆古城营建于商代初期,是为鱼凫王统一蜀地之后所建。
三星堆遗址所出土大量精美青铜器、海贝、象牙,表明此时古蜀国正处于鼎盛时期。
古蜀文明神巫色彩浓厚,甲骨文中多次提及。
至商朝晚期,鱼凫氏被来自南方之杜宇氏取代。
传杜宇从而降,其妻名利,从江源井中冒出。
杜宇带族人以武力推翻渔凫氏统治,自立为蜀王。
周武王联合庸、蜀、羌等西土八国伐商,则其中蜀国之君。
便是杜宇。
周朝建立次年,武王姬册封杜宇为蜀王,准予建都立国。
于是蜀王率其部落自茂汶盆地东迁至广汉平原,在今温江万春镇建鱼凫城,成立杜宇氏蜀国。
古蜀国自此开始,便由原始氏族公社制进入奴隶制社会,杜宇乃是奴隶制古蜀国位君王,史称为蜀望帝。
杜宇年老之时未传其子,而将君主位禅让给同姓族人,时为蜀国相杜灵。
据传,杜灵实为荆州鳖精,死而复生,化为人形,至古蜀国为相。
当时洪水泛滥,蜀国四面环山,中间盆地,水流不出。
鳖灵凿穿巫山,引导水流向东,形成今之长江。
望帝杜宇因其功高,便即传位于杜灵,自己入山修道,死后化鸟。
因此鸟乃杜宇所化,又叫声鹃鹃,故名杜鹃。
杜灵既为蜀王,建都郫邑,号开明帝,又曰丛帝。
丛帝传子卢帝,称开明二世,曾攻秦国至雍。
卢帝之子开明三世称褒子帝,西征青衣羌、又向南征服獠棘,使得蜀国疆域大大扩展,过杜宇时代。
约公元前六世纪,开明五世在位,筑城为都,号曰华阳。
传至九世,终迁成都。
秦厉共公二年,秦、蜀之间始通聘享。
二十六年,秦命左庶长在南郑(汉中)筑城,蜀军退入剑门关据守。
此后,古蜀王国与秦国之间就汉中地带,展开长达百余年冲突较量。
可见在战国早期,古蜀王国军事力量甚为强大,并不逊于中原诸侯强国。
修建南郑同年,秦厉共公又伐关中平原东部重镇大荔,乃为古芮国及同国所在。
于是攻而取之,于此设临晋县,是为大荔县建治初始。
及至次年,亦即周贞定王十八年,越王兵灭缯。
缯国位于今山东省苍山西北,百余年前曾为莒国所灭,后又复国,至今终被越国灭亡。
此时晋国韩、赵、魏三卿,瓜分智氏封邑。
赵氏获利最多,得到晋国北部大片土地,并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有邯郸、中牟。
魏氏与韩氏在赵氏封邑之南,魏氏偏西,韩氏偏东。
魏氏西隔黄河以邻秦国,北依吕梁山以临赵氏,东连王屋山以依韩氏,南越中条山及黄河而临陕地,被裹在晋国西南一隅。
虽然易守难攻,但也被就此压制封锁,难以向外开疆拓土。
魏驹由此,愤愤不平。
又四年,魏桓子薨逝,因长子早亡,传位于长孙魏斯。
周贞定王二十一年,范蠡八十八岁,已居宋国陶邑(今菏泽定陶区)二十年。
簇位于下之中,范蠡居此,操师尊计然所授经济之术治产,积资又成巨富。
洛阳人白圭,受范蠡薄利多销之教,得其经商诀窍,经营“下谷”
之类生活必需品。
丰年收粮时,其价高于市场;歉年出售时,又低于市场。
如此加周转,积着率岁倍之。
范蠡:凡经商者,须按时变化,此谓时断;又须选择贸易对象,此谓智断。
两断结合,于中取利,则无有不成功者。
白圭:何为时断?
范蠡:盖农业收成,必与气候有关;时循环,丰歉也有循环。
此谓时断。
白圭:何谓智断?
范蠡:利用丰、歉价格差异,可得兼倍收益。
此谓智断。
白圭再拜受教,以此行之,数年便为魏国富,被世人称为“商祖”
。
又有鲁国穷士,名唤猗顿,闻陶朱公甚富,往而问术。
范蠡:子欲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