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婴闻公主所生男婴,既悲且喜,令家人将公孙杵臼请至府中,于密室中商议对策。
公孙杵臼计议早定,便问程婴:贤兄,我来问你,复立孤儿,与慷慨赴死,何易何难?
程婴答道:慷慨赴死易,立孤复业难。
公孙杵臼:赵氏先君对先生不薄,则先生勉为其难可矣;我今老矣,去日无多,愿先行一步,为其易者,不亦可乎?
程婴推让不果,泣而从之。
闻家仆中有新生婴儿者,乃以重金购之,裹以锦袱,上绣赵氏徽记;使公孙杵臼抱出程府,连夜出城远走,藏于深山。
来日下午,程婴遂出府宅,潜至屠氏家中出:某乃赵朔厚交,蒙其临终托孤之重。
然程婴不肖,既冒灭族之危,亦恐不能保全赵氏遗孤。
将军若能予我千金,使我子孙再无衣食之忧,则某便将赵氏孤儿藏身之处告之。
若不肯予金,则某有死而已,退求其义。
屠岸贾大喜,立赠程婴千金,并使其为向导,引兵入山,来寻赵氏孤儿。
程婴带路入山,终将公孙杵臼及孤儿藏身山洞找到。
公孙杵臼虽老,英勇不减当年,左手怀抱孤儿,右手仗剑力杀十数人,终被箭伤被缚。
因见程婴在搜山队伍之中,乃破口大骂:程婴,你这人!
当日不能随赵氏家族死难,尚与我商议保护赵氏孤儿,今却出卖于我。
纵然不能立孤,缄口不言可也,又何忍心出卖故友,将其血脉斩草除根?某至阴世作鬼,须不饶你!
骂毕,复抱孤儿仰长叹,并求带兵将官:赵氏孤儿降生不足满月,其有何罪?求将军释之,只杀我公孙杵臼一人可也。
那家将岂肯听他?乃杀公孙杵臼,并掐死婴儿,将杵臼及婴儿尸体回报。
屠岸贾亲见孤儿已死,遂大喜作罢,不复顾公主死活。
其后未久,公主遣侍女潜至程府,打听消息。
程婴将替换孤儿,瞒过屠岸贾之事告之。
并与侍女约定,来日傍晚于城外林中相见,将赵氏孤儿接出内宫。
侍女回宫转告。
公主长吁:上可怜见,赵氏祖宗有灵!
遂将赵武喂饱哄睡,暗付侍女,留出生八字表记,命乘车出城,郑重托付程婴。
因屠岸贾以为赵氏孤儿已死,城门无人搜检,由是路上来去自由。
侍女交付孤儿已毕,转回宫中报与公主,庄姬且喜且悲,遣出侍女,望哭道:我儿!
复兴赵氏之业,只在你一身之上。
此荼苦岁月,母不愿再苟延残喘矣!
公主哭罢,悬梁而亡。
程婴则背负卖友骂名,与赵氏遗孤赵武隐匿深山,教文习武,苦度光阴。
十五年后,晋景公突患重病,召卜者占之,得其卦辞,称是冤死大臣作祟导致。
晋景公信以为实,乃命内侍前往朝堂之上,向众臣询问禳解之法。
韩厥趁机入宫,将当年屠岸贾动下宫之难实情陈述,辩明赵氏灭门之冤;并奏景公,赵氏孤儿其实未死。
晋景公闻奏大悟,便命将程婴及赵武召入城内,藏于宫郑
其后景公疾病稍痊,命内侍趁屠岸贾不上朝时,传令允许诸卿大夫,入宫问疾。
待诸卿大夫齐至,景公便使韩厥出,当众明当年下宫之难真相,后命诸卿大夫与赵武相见,公布其身份,出具当年庄姬所留表记为证。
诸卿与赵盾、赵朔父子皆有交情,并为赵氏含冤已久。
今见赵武,又惊又喜,于是皆都奏请复其家世,杀奸报仇,平反冤狱。
景公准奏,遂命韩厥率领众卿,各带家甲,与程婴、赵武一起进攻屠岸贾府,夷灭其族。
然后公示屠氏罪状,昭雪赵氏之冤。
屠岸贾既已伏诛,景侯下令,命赵武复为正卿大夫,还其家财,重振家风。
程婴遂告白于赵武:昔日下宫之难,众客及故友都随主人而死。
惟我与公孙杵臼为救少主,延续赵氏血脉,故商议一人死难,一人抚孤。
臣非不能死,肩负复立赵氏后人重托耳。
今幸少主长成,恢复家世,大仇得报。
则老臣任务已完,当赴九泉,报与少主父祖,及故友公孙杵臼得知。
赵武大惊哭拜:莫非赵武不德,得罪义父?今既复立旧业,公怎忍心离我而去!
程婴答道:公孙杵臼谓我能成就复兴赵氏大业,故先我十五年而死。
慈大义,以何报之?今其心愿已就,若我不报,杵臼必谓大事未成,抱憾九泉之下。
于是退出殿外,面向当年公孙杵臼就义荒山八拜,起而拔剑自刎。
赵武号哭七日夜,乃执父礼以葬,并为程婴服齐衰三年,又为之祭邑。
画外音:此乃司马迁史记版《赵氏孤儿》,故事精彩,文采飞扬,催人泪下。
其后更有元代纪君祥所创杂剧元曲《赵氏孤儿》,依照《史记·赵世家》故事内容,在情节上略做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