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进来,手里提着一盏马灯。
“旅长!”大家赶紧起身。
陈征摆摆手,看了看满桌的零件和图纸:“进展如何?”
常超苦笑:“遇到不少困难。最麻烦的是放大信号和电源问题。”
陈征拿起他们自制的“罐头电话”,对着说了句话,远处的王明远把听筒贴在耳朵上。
“声音很小,但能听清。”陈征点点头,“已经很了不起了。”
他环视这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我知道你们很困难。但你们要知道,你们现在做的每一分努力,将来在战场上可能挽救无数战士的生命。”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挺直了腰板。
陈征走后,常超把组员叫到一起:“我有个新想法。既然造完整的步话机太难,咱们先造一种简易信号器怎么样?”
“信号器?”
“对,能发出特定信号的装置。比如,进攻用长音,撤退用短音。虽然不能通话,但比号角和旗语强。”
这个相对简单的目标让小组重燃信心。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用继电器、电容和线圈,反复试验...
七天后的傍晚,当成败在此一举的测试开始时,谁也没想到,这个简陋的装置会在未来的战斗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常超按下发射键,几百米外的接收器亮起红灯,发出规律的蜂鸣。
“成功了!”小组全员拥抱在一起。
这只是小小的第一步,但他们知道,八路军自己的通讯技术革命,就从今夜这微弱的蜂鸣声中开始了。
在回宿舍的路上,常超望着满天星斗,心中涌起更大的野心:总有一天,我们要让八路军的每一个班排,都能在战场上即时通话!
这个看似遥远的梦想,如同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