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部新成立的经济科办公室里,科长周明远正对着一堆花花绿绿的钞票愁。
这些是从根据地不同地方收缴来的伪钞,做工精细,几乎可以乱真。
“科长,这是今天集市上收来的。”
年轻的干事小李又捧着一叠伪钞进来,“老乡们说,是从一个外乡货郎那里花的。”
周明远拿起放大镜仔细察看:“又是这种‘北海票’,水印和真币几乎一模一样。”
他拿起旁边一张真正的北海银行纸币对比,眉头紧锁。
自从日军实施“釜底抽薪”
计划以来,大量伪钞涌入根据地,造成物价波动,群众对边币的信任开始动摇。
“通知各部门负责人,一小时后开会。”
周明远放下放大镜,语气凝重。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各团的供给处长、地方政府的商贸干部、甚至兵工厂的后勤主管都到了。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忧色。
“同志们,情况很严峻。”
周明远开门见山,“根据统计,最近一个月流通领域现的伪钞数量比上个月增加了三倍。
粮价上涨了两成,食盐涨了三成。”
三团供给处长拍桌子:“他娘的!
小鬼子战场上打不赢,尽玩这些阴招!”
“光骂没用。”
周明远摆摆手,“总部指示,要我们务必稳定金融秩序,保护根据地经济。
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要商量对策。”
地方政府的老王言:“当务之急是教群众识别伪钞。
我们印了些识别手册,但很多老乡不识字”
兵工厂后勤主管提议:“能不能让咱们兵工厂帮忙改进印钞技术?让伪钞仿造不了?”
“远水解不了近渴。”
周明远摇头,“而且技术升级需要时间。”
会议室陷入沉默。
这时,角落里的常举手:“周科长,我有个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这位通讯处长。
“伪钞能流通,关键是群众需要用它来买卖货物。”
常推推眼镜,“如果我们能建立自己的商业网络,控制重要物资的流通,是不是就能遏制伪钞?”
周明远眼睛一亮:“说具体点。”
“比如,成立公营商店,用边币定价,保证货真价实。
群众用真币能买到便宜可靠的货物,自然就不愿意收伪钞了。”
“好主意!”
老王拍大腿,“我们还可以动群众,建立合作社,统一采购、统一销售!”
会议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套完整的反经济渗透方案逐渐成型。
三天后,一场无声的经济战在根据地打响了。
各个村镇贴出了图文并茂的伪钞识别图,儿童团的孩子都能指着图说:“真币这个地方有暗纹,假币没有!”
第一批公营商店在主要集镇开张。
食盐、火柴、布匹等必需品明码标价,只收边币。
价格公道,质量保证,开业当天就排起长队。
“老哥,你这鸡蛋怎么卖?”
一个老乡试探着问公营商店的售货员。
“用边币买,十个鸡蛋一分钱;用其他钞票,对不起,我们不收。”
老乡掏出几张纸币:“那你看看,我这些”
售货员熟练地检查:“这两张是真的,可以收。
这张是假的,您看这个地方”
类似的场景在各个商店上演。
群众在买卖中学会了识别真伪,对边币的信心逐渐恢复。
同时,经济科组织了一支特别稽查队,在交通要道设卡,严查大宗物资流通。
一批试图用伪钞套购粮食的汉奸被抓获公审。
一个月后,效果开始显现。
“科长,好消息!”
小李兴奋地跑进办公室,“这个月收缴的伪钞数量下降了一半!
粮价也稳住了!”
周明远看着报表,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但他知道,斗争远未结束。
果然,几天后,新的问题出现了。
“科长,鬼子改变策略了。”
老王急匆匆赶来,“他们现在用真币套购我们的物资!
特别是药品和五金器材,出价高出市场三成!”
与此同时,小李也带来坏消息:“我们在敌占区的采购员反映,现在很难买到急需的药品和机械零件。
鬼子严控这些物资流出。”
周明远立即向陈征汇报。
“这是敌人的新花招。”
陈征听后沉思,“用真币掏空我们的战略物资,够狠毒。”
“旅长,我建议立即对重要物资实行管制。”
周明远提议,“特别是药品、五金、通讯器材等,一律由公营商店统一调配。”
陈征点头:“可以。
但要把握好度,不能影响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