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自救的绿叶才刚刚破土,远水难救近火。
根据地的粮荒依然严峻,每天仍有因饥饿而倒下的人。
就在这危急关头,常破译了一份关键密电。
“师长!
重大情报!”
常几乎是冲进指挥所的,手里挥舞着刚译出的电文,“日军一列运粮火车将于明晚经过黑风岭路段,护送兵力只有一个中队!”
陈征猛地站起身,接过电文仔细阅读,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粮食多少?”
“根据电文内容,至少二十节车皮,主要是大米和面粉,可能还有少量药品。”
常语气兴奋,“够我们支撑一个月!”
指挥所内顿时一片沸腾,但很快又沉寂下来——所有人都明白,以根据地目前的状态,组织一次大规模伏击将是何等艰难。
参谋长先提出担忧:“师长,部队现在极度虚弱,很多战士连枪都端不稳,怎么打伏击?”
“而且黑风岭距离日军主要据点太近,”
作战处长补充,“一旦战斗拖延,援军半小时就能赶到。”
后勤处长更是直言:“我们的弹药所剩无几,每人平均不到十子弹,手榴弹平均两人一颗。
这仗没法打!”
陈征沉默地走到地图前,目光紧锁在黑风岭一带。
所有人都屏息等待他的决定。
良久,他转过身,眼神坚定:“打!
必须打!
这不是军事行动,是生存之战!”
他走到众人面前,声音沉重:“我知道部队的情况,知道风险有多大。
但你们今天去医院看了吗?去看看那些因饥饿而奄奄一息的伤员,去看看那些皮包骨头的孩子!
如果我们不冒这个险,很多人就看不到下一个丰收的季节!”
一番话让所有人都低下了头。
他们何尝不知道现实的残酷,只是被困难压得喘不过气。
“当然,我们不能硬拼。”
陈征语气稍缓,“要智取,要快打快撤,目标只有一个——粮食!”
计划迅制定。
由于主力部队太过虚弱,任务交给了相对状态较好的利刃小队和师部直属特务连,总共不到一百人。
陈征亲自指挥。
“我们的优势是出其不意和地形熟悉。”
陈征在战前部署会上说,“必须在十分钟内结束战斗,能搬多少粮食就搬多少,绝不恋战!”
赵铁鹰提出一个大胆方案:“可以在铁轨上做文章。
不需要完全炸断,只要让火车减停车就行。
这样既能控制破坏程度,又方便我们快搬运。”
方案得到采纳。
战士们连夜准备,尽管身体虚弱,但每个人眼中都燃烧着决绝的火焰。
小陈仔细检查着每支枪、每颗子弹,喃喃自语:“争气点,就靠你们救命了。”
孙猛带着几个人制作简易爆破装置——炸药所剩无几,只能省着用。
最让人心酸的是,很多战士把最后一点口粮省下来,留给参加行动的战友:“你们吃饱才有力气打仗”
第二天傍晚,部队悄然向黑风岭进。
仅仅十里的路程,虚弱的战士们竟走了三个小时,不时有人因体力不支而跌倒,但又挣扎着爬起来继续前进。
“队长,我能行!”
一个年轻战士第三次摔倒后,咬着牙对扶他的赵铁鹰说,“为了伤员们,我一定行!”
赵铁鹰拍拍他的肩,无声地递过自己的水壶——里面是炊事班特意熬的浓米汤,算是“战前加餐”
。
夜幕降临时,部队终于到达预定伏击点。
战士们立即按照计划部署:爆破组潜入铁路线,主力埋伏在两侧山坡,搬运组在后方待命。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夜色越来越深。
突然,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
“准备!”
陈征低声下令。
战士们屏住呼吸,握紧手中的武器。
许多人因紧张和虚弱而浑身抖,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火车灯光由远及近,轰鸣声震耳欲聋。
当车头进入伏击圈时,赵铁鹰果断下令:“引爆!”
一声不大的爆炸声响起,铁路轻微受损,但足以让火车紧急制动。
伴随着刺耳的刹车声,列车缓缓停下。
“打!”
陈征一声令下。
战士们从两侧山坡冲下,向护卫车厢起猛攻。
日军显然没料到会遭遇袭击,一时间陷入混乱。
但训练有素的日军很快组织起反击。
机枪火力从护卫车厢喷吐而出,冲在最前面的几名战士应声倒地。
“压制机枪!”
赵铁鹰红着眼睛吼道。
孙猛带人从侧翼迂回,用手榴弹炸毁了一个机枪点。
但更多日军从车厢里涌出,依托车体组成防线。
战斗陷入胶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