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运的一个小队日军拼死抵抗,但被八路军的优势兵力和猛烈火力压制。
经过约半小时激战,日军小队大部被歼。
战士们迅打扫战场。
掀开卡车的帆布,车厢里堆满了鼓鼓囊囊的麻袋——里面是雪白的大米和面粉;还有成箱的罐头、压缩饼干、咸鱼;更让战士们欣喜若狂的是,最后两辆卡车上,竟然装载着大量的步枪子弹、迫击炮弹和手榴弹!
“财了!
师长!
咱们财了!”
一个年轻战士抱着一箱罐头,兴奋地脸都红了。
陈征也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些物资,对于弹药匮乏、给养困难的外线部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快!
能搬走的全部搬走!
搬不走的,连同汽车一起烧掉!”
陈征下令,“注意,分出部分粮食,留给这附近的乡亲们!”
战士们如同蚂蚁搬家般,迅将急需的弹药、粮食搬运一空。
他们还特意将一部分大米、面粉和罐头,分给了闻讯赶来、远远围观的当地贫苦百姓。
百姓们起初不敢上前,在战士们再三劝说下,才感激涕零地收下这些珍贵的食物。
八路军的声望,在一次实实在在的分享中,悄然植根于敌占区人民的心中。
这次成功的破袭,不仅及时补充了外线部队自身极度紧张的消耗,实现了“以战养战”
,更让陈征达成了重要的战略目的: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变得千疮百孔,极其不可靠。
前线扫荡部队的物资供应开始出现困难,不时传来补给中断、弹药不足的报告,这无疑从后方扯住了日军扫荡行动的后腿,迫使日军方面军司令部不得不从本已紧张的内线兵力中,再次抽调部分力量回防,加强对交通线的守备和巡逻。
外线破袭的锋芒,如同刺向巨人腰肋的尖针,虽不致命,却让其疼痛难忍,行动受阻。
陈征用事实告诉敌人:他们的腹地,并非安全的后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