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打谷场上,为聚集在此的数百名乡亲镀上一层金边。
周明站在一张方桌上,扶了扶眼镜,环视着下面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面孔。
这是李家洼根据地的中心村,今天他要在这里宣讲八路军的减租减息政策。
"
乡亲们!
"
周明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
今天把大家召集来,是要说说咱们八路军的两项重要政策——减租和减息!
"
场下顿时议论纷纷。
几个穿长衫的地主站在人群边缘,脸色阴晴不定。
周明注意到他们的反应,但不动声色地继续。
"
先说说减租。
"
他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起来,"
比方说,王老汉家租种刘善人十亩地,往年每亩交租一石五。
按新政策,每亩只交一石。
十亩地就少交五石粮,够王老汉一家吃两个月!
"
他用树枝敲了敲地上的数字,出清脆的响声。
几个农民凑上前,盯着那些数字,眼中逐渐亮起希望的光芒。
"
再说减息。
"
周明又画了一组数字,"
李婶去年向赵老爷借了十块大洋,利息是驴打滚,一年翻一番。
按新政策,年息不得过三分。
十块钱,一年利息最多三块,省下七块能买两头小猪崽!
"
场下爆出更大的议论声。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颤巍巍地举手:"
周政委,这这真能行?"
"
当然行!
"
周明斩钉截铁地说,"
这是我们八路军总部的政策,在咱们根据地必须执行!
"
他转向那几个地主,"
刘善人,赵老爷,你们有什么意见?"
地主们面面相觑。
最后,一个穿着绸缎长衫、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刘善人——站了出来:"
周政委,这政策是不是太急了点?我们也要养家糊口啊。
"
周明跳下方桌,走到刘善人面前,态度诚恳:"
刘先生,您说得对。
咱们八路军不是要断了大家的活路。
您想想,鬼子三天两头来扫荡,乡亲们饭都吃不饱,哪来的力气打鬼子?要是鬼子来了,您的家产能保住吗?"
刘善人摸着胡子,若有所思。
"
反过来,"
周明继续道,"
如果乡亲们日子好过了,就会更拥护抗日,更支持八路军。
有八路军在,您的田地房产才保得住。
这是互利共赢啊!
"
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刘善人脸色缓和了不少。
周明趁热打铁:"
再说了,减租减息不是没收土地。
您的地还是您的,只是少收点租子。
等打跑了鬼子,日子好了,政策还可以再商量嘛!
"
"
周政委说得在理。
"
刘善人终于点点头,"
那就按八路军的政策办吧。
"
其他地主见领头的都同意了,也纷纷表态支持。
周明暗自松了口气。
这些开明士绅是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既要保障农民利益,又不能把他们推到对立面,分寸把握很关键。
"
好!
"
周明重新站上方桌,"
接下来咱们说说第二件事——动员参军!
"
他环视场下,声音变得激昂:"
乡亲们!
鬼子在咱们的地盘上烧杀抢掠,糟蹋我们的姐妹,屠杀我们的亲人!
我们能答应吗?"
"
不答应!
"
场下爆出怒吼。
"
对!
不能答应!
"
周明挥动拳头,"
但是打鬼子不能光靠八路军,需要咱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力量!
谁养活我们,我们就保护谁;谁保护我们,我们就养活谁!
这是咱们八路军的宗旨!
"
他顿了顿,指向远处:"
就在上个月,小王庄被鬼子血洗,八十六口人一个没剩!
为什么?因为他们村没人参加八路军,没人报信!
而咱们李家洼呢?因为有二十多个子弟在部队里,鬼子一来,消息就传回来了,乡亲们及时转移,一个没伤!
"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场下许多人都红了眼眶。
一个瘦高的青年突然站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