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看电影,而是搬出了画板,接上了数位屏。
宋鹤眠坐在不远处的沙上处理邮件,余光始终关注着他。
他看到俞浡调色时,不再是惯常的灰调或浓烈的对比色,而是选用了更多温和的、明亮的颜色。
他画了窗台上那盆长势最好的绿萝,画了餐桌上冒着热气的粥碗,画了林浩递过来那块被“嫌弃”
的蛋糕,画了宋鹤眠系着卡通围裙在厨房忙碌的背影……
他没有画人物的正脸,所有的场景都带着一种柔和的、旁观者的视角,但每一笔都充满了细节和温度。
他笔下的宋鹤眠,背影宽阔可靠,系着围裙的带子在身后挽成一个略显笨拙的结;他笔下的林浩,递蛋糕的手势带着点不由分说的痞气,却又无比坚定。
画完之后,他静静地看了很久,然后,登陆了那个微博小号。
他没有像上次那样布沉重的自我剖析,而是将这几张充满生活气息的小画,组成了一个九宫格,没有配任何文字,只是了一个小小的太阳表情。
很快,评论区再次活跃起来。
“啊啊啊是日常!
太太开始画日常了!”
“绿萝长得好棒!
粥看起来好好喝!”
“那个系围裙的背影是宋先生吧?好贤惠!”
“送蛋糕的是陈哥吗?果然是真爱!”
“感觉太太的画风变得更温柔了,真好,要一直幸福下去啊!”
俞浡一条条地看着那些陌生的id出的温暖祝福,心脏像是被泡在温水里,柔软而熨帖。
这个小小的“树洞”
,不再是他宣泄痛苦的出口,而是变成了记录和分享微小幸福的秘密花园。
这种无声的交流,给了他一种奇异的、被遥远陌生人支持和祝福的力量。
夜晚,依旧是俞浡情绪比较容易波动的时段。
但现在的他,不再会突然陷入冰冷的沉默或不可控的颤抖。
当那种熟悉的、低落的情绪漫上心头时,他会放下手里的书或画笔,走到书房门口,静静地站着。
宋鹤眠无论多忙,总会第一时间察觉到他的存在。
他会立刻停下工作,摘下眼镜,转过身,对他张开手臂。
没有多余的询问,没有焦急的催促。
俞浡会走过去,将自己嵌入那个熟悉的怀抱,把脸埋在他的颈窝,深深地呼吸着那令人安心的雪松气息。
宋鹤眠会轻轻环住他,手掌有节奏地、缓慢地拍着他的后背,像安抚一个不安的孩子。
有时候,俞浡会就这样睡着。
宋鹤眠便会小心翼翼地将他抱回床上,盖好被子,然后继续回到书房处理未完的工作,直到深夜。
他们之间,语言似乎成了最苍白的工具。
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个无声的陪伴,胜过千言万语。
宋鹤眠用他近乎固执的耐心和稳定,为俞浡构建了一个绝对安全的容器,允许他所有好的、坏的情绪自然流淌,而不必担心被评判、被抛弃。
俞浡知道,心里的冻土尚未完全解冻,那些深藏的恐惧和不安依然蛰伏在暗处。
但他更清楚地感受到,在那片冻土之下,有新的根系在爱和陪伴的滋养下,顽强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度很慢,慢到几乎无法用肉眼察觉,但那破土而出的力量,却真实不虚。
窗外的霓虹闪烁,勾勒出都市的繁华轮廓。
屋内,灯光温暖,绿意盎然,相爱的人彼此依靠。
这一切,构成了俞浡世界里,最坚实、最珍贵的风景。
康复的路或许漫长,但每一步,都走在光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