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打得溃不成军,毫无还手之力。
在接连取得胜利并成功撤离的战绩加持下,毛文龙之名在辽东边境与朝鲜广为传颂。
大量流离失所的百姓,以及散落各地的残军纷纷投奔其麾下。
短短一年之间,他已聚拢近万兵力,成为辽地军民心中不可动摇的精神象征。
建奴对他恨之入骨,每每提及名字皆切齿痛恨。
毛文龙每至一处,他们的族人便遭横祸,尸骨难寻,田地荒芜。
辛苦耕种的粮食,不是被劫掠便是付之一炬,房舍也被尽数焚毁。
其所经之地,几乎寸草不留,生机断绝。
外人视其手段酷烈,鲜血淋漓,却不知这正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当初建奴犯我边关,屠戮百姓之时,何曾有过半分仁慈?
他们对毛文龙的怨恨,远远不及大明子民对他们的滔天血债。
数十万辽地百姓的性命,皆染在他们的刀锋之上。
正因如此,每逢战鼓响起,镇江军民无不奋勇向前,宁死不退。
谁的家中没有亲人惨死于建奴之手?
莫看建奴披甲执锐,多为骁勇之士,但面对满心仇恨的镇江将士时,从未占得上风。
这也是阿敏、黄台吉等人屡次征讨无果的根本原因。
当然,毛文龙自身的指挥才能,亦功不可没。
几次铩羽而归后,建奴终于放弃继续在皮岛耗费兵力与粮饷。
老奴选择主动后撤,放弃了大片疆土,将建州百姓与军队尽数迁回核心区域,全力修筑坚固防线,意图让毛文龙无法找到突破口。
但毛文龙的存在,始终如一根刺扎在建奴咽喉。
传闻他在赫图阿拉面对下属时曾愤然说道:
“毛文龙一日不死,本汗便一日不得安心出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