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又贫瘠,终年劳作,难有收成。
更甚者,他们承担着繁重的赋税,苛捐杂税名目繁多。
辛劳一年,收成之半先要上缴官府,剩下的才归自己。
除了官税,百姓还需提防地方豪强盘剥,为了那一亩三分地,整日提心吊胆,惶恐不安。
在风调雨顺之年,尚能勉强维持生计。
但若遇上天灾战乱,生活便会迅陷入绝境。
若天灾与战火齐至,那便已是生存边缘。
明朝末年正是如此。
小冰河时期带来的严寒干旱与战乱接连不断,持续近三十年,百姓苦不堪言。
而导致明朝最终倾覆的,实为连年战争。
自万历年起,明军在辽东几无胜绩,精锐尽失,国库更是被巨额军费消耗一空。
建奴向来奉行以战养战的策略,一旦缺粮,便南下劫掠一番,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明朝其实曾多次拥有击败建奴的机会,可惜皇帝昏庸,文臣之间尔虞我诈、上下欺瞒,武将则蓄意纵敌、怯战自保,导致一次次良机错失。
建奴借此不断壮大,而明朝却陷入了恶性循环。
皇太极次率军入关,实属一场孤注一掷的冒险。
当时建奴高层多有反对之声,唯有皇太极坚持己见,力排众议,才有了这场入关之战。
皇太极为何敢于如此冒险进攻明朝?
难道他真以为自己的力量已足以无视庞大的明廷?
并非如此。
他内心同样充满忧虑,只是局势所迫。
建奴的日子愈艰难,只能通过进攻与劫掠来维持物资供给。
本就饱受灾祸与战乱的百姓,又怎能承受这样的打击。
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中,民众终于忍无可忍,农民起义开始大规模爆,尤以陕西最为严重,规模也最大。
明末的军队和起义军中,陕西人最为善战。
可那些皇室宗亲并不会关心这些。
他们生来锦衣玉食,成长于王府之中,从未体验民间疾苦,自然不会在意百姓的死活。
因此,当朝廷派兵运送物资进入西安时,他们既惊喜,又忐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