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道:
“几位神医果然妙手仁心,皇妃只是偶染小恙,并未有孕。”
太医院正听后,立刻笑答:
“此乃臣等职责所在,皇妃安康,亦仰赖陛下圣德庇佑!”
其余众人也纷纷开口附和,争相献媚,唯恐陛下未听见其言。
待他们言毕,朱由校缓缓开口:
“朕观诸位才德兼备,忠心可嘉,现军中缺军医之职,朕有意调任几位前往效力,意下如何?”
御医们闻言皆是一愣。
这不是该奖赏我们吗?怎地反要贬去军中?
“陛下,臣等职责在身,专司陛下安康,若陛下突不适,该如何是好?”
“陛下,此举恐有不妥,太妃年迈,若染病无人照应,还请陛下三思!”
“皇妃旧疾未愈,若耽误医治,后果不堪设想!”
众御医纷纷进言,群声附议,皆不愿调任。
毕竟军营哪比得上太医院的清闲安逸?
朱由校心中冷笑,果真如此。
这些人口中仁义道德一套一套,比之医术倒更胜一筹。
但他并未点破,只道:
“朕不是与你们商议,而是传旨。”
……
“当此国难之际,诸位何以推辞再三?”
他故作不悦,御医们顿时慌了神,连忙回禀:
“陛下,臣等并非贪图安逸,实乃职责所在,不便离任。”
“臣等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但太医院事务繁重,实在难以兼顾军务!”
他们舍不得眼下荣华富贵,正如士绅不愿多纳税赋,殊途同归。
多年安逸,早已磨去了他们的锐气,连祖宗传下来的根基都快忘得一干二净,还能指望他们做成什么事?
“朕心里明白各位忠心耿耿,让你们暂任军医官也只是权宜之计。”
“朕即将亲征,正需要诸位随行护驾。”
一句话说完,众人全都愣住了,这个理由实在无从反驳。
原本是他们自己高举忠君旗帜,如今陛下真的要上前线,他们还有什么理由退缩?
更让人震惊的是,陛下竟真有亲自出征之意?
太医院中有人忍不住开口:
“陛下,不知陛下是否已有亲征之决心?”
“正是,刘卿果然明白朕意。”
你这是图什么呢?难道忘记了当年英宗的下场吗?糊涂至极,害人又害己。
你可是堂堂皇帝,连二十岁都不到,安安稳稳在宫中不好吗?打仗不是儿戏。
你要是去了,我们若不去,岂不是违抗圣旨?这等罪名,谁能承受得起?真是让人着急。
他们本就一百个不愿意去军中,如今更是要上战场,更是一万个不情愿。
“陛下,臣虽只是御医,不敢妄议政事,但仍恳请陛下三思,以江山社稷为重,放弃亲征之念!”
“陛下,亲征事关重大,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可陛下安危才是重中之重啊!”
难得你们还有几分自知之明,尚能认清身份,比起那些满口大义的文官强得多。
“够了,朕已决意,几位爱卿非军医之最佳人选不可,不要再推辞,立刻上任。”
“王伴伴,带他们前往军营,所需药物器械朕早已备妥,不必再回家中,所需之物告知王朝辅即可,自会有人安排。”
皇上话已出口,他们还想争辩,却见殿外走进一队锦衣卫,领头的正是孙云鹤这个狠角色。
当今皇上手段如何,他们心中有数,杀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在这样威慑之下,谁还敢继续反抗?只能硬着头皮被押往军营。
只要进了军营,随军出征,朱由校自有百种办法让他们彻底消失。
御医之事已了,皇宫内部的关键位置也已清理干净,只等纯妃那边传来消息。
朱由校亲手写下两份手谕,交给一名锦衣卫百户,并叮嘱其快马加鞭,火送往辽东与喜峰口。
杨寰离开已有近三个月,料想辽东那边文臣武将、军阀势力的情报也已掌握得差不多,该召他回来了,眼下正是用人之时。
熊廷弼已基本完成对沈阳的整顿,上次虽斩获颇丰,野猪皮自身也损失惨重,短时间内应不会再有大动作。
没了杨寰在暗中查探,为熊廷弼输送消息,他只能正面出击,用强硬手段压制那群人。
能不能压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