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条件:“剩下的三百两,可以缓,但需得立下字据,半年内还清,按市价算利息。另外,我们兄弟从镖局搬出去,寻摸新住处也需要时日,这后院我们还得再住两个月,租金就用利息抵了,如何?”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既全了兄弟情面,没把路堵死,也解决了刘家兄弟眼前的住宿问题。赵镖师几人自然是满口答应。
双方当即立下字据,按下手印。看着那代表着刘家两代人心血、也承载了他们兄弟半生江湖记忆的镖局易主,刘平、刘喜等人心中难免一阵酸楚和空落。但摸着怀里那沉甸甸的五百两银票,想着纸坊那安稳而充满希望的前景,这份失落很快又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所取代。
接下来几天,刘家兄弟忙得脚不沾地。既要处理镖局交接的琐事,清点物资,安抚部分不愿留下、需要发放遣散银钱的趟子手;又要开始四处打听合适的作坊场地,琢磨造纸需要哪些工具、原料,还要抽空学习认字算账(主要是刘乐和刘安)……直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八瓣用。
而此时的杨家岭,杨家大院,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忙到飞起的景象!
就在刘家兄弟为镖局之事焦头烂额的同时,府城陈文敬派来的管事快马加鞭赶到了杨家,递上了一张让颜氏和元娘看了都倒吸一口凉气的订单——一万个面饼!二十罐西红柿酱!而且要求五日内必须备齐货品,陈家的车队会准时前来拉运!
“一万个?!五天?!”
颜氏拿着订单的手都在抖,“这……这咋来得及?就是把咱们作坊所有人手不吃不喝也赶不出来啊!”
元娘也急得嘴角冒泡:“娘,就算日夜赶工,面饼能勉强做出来,可晾晒也需要时间啊!还有那二十罐酱……”
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县城齐胖子“鲜满楼”日常补货的单子也来了,要得比往常都多;娴月楼那边果酱和特色点心的消耗量也大增,王霜派人来催了两次;就连自家在县城的包子铺,也因为天气转凉,生意好了不少,需要的面饼量也增加了。
所有的事情仿佛都赶在了一块儿!
杨老爹和杨大江更是立刻开始盘算库存的面粉、柴火和人手。
“接!必须接!”
舒玉小手一挥,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气概,“阿奶,娘,别怕!咱们人手不够就临时再雇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作坊两班倒,人歇工不歇!
柴火不够让石叔叔他们赶紧去砍,或者跟村里买!面粉不够让爹赶紧去霜姐姐那拉!”
她像个小陀螺,在院子里转来转去,一条条指令清晰地下达:“告诉作坊里所有的工人,这五天算加班,工钱翻倍!晚上管一顿饭,有肉有菜,馍馍大饼管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消息一传开,原本还有些畏难情绪的工人们顿时喜笑颜开,摩拳擦掌。工钱翻倍!还管肉菜管饱的晚饭!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累点算什么?
于是,杨家作坊破天荒地开始了昼夜不停的运转。和面、压片、切条、蒸制、晾晒、打包……各个工序紧密衔接,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面香和烟火气。为了节省时间,连平日里负责搬运的周贵、钱钺等人,空闲时也上手帮忙。
不仅作坊如此,连小院后院的灶棚也临时被征用,李钱氏带着周婆子、凤儿等人,也支起家伙事儿,加入了制作面饼的大军。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面香和蒸汽,几个灶眼同时开火,映得人脸颊通红。
舒玉虽然爱财,但更惜命,尤其注重生产安全。她迈着小短腿,在各个工作区域来回巡视,奶声奶气却异常严肃地强调:
“周婶子,翻面的时候小心点,别烫着手!”
“赵家嫂子,柴火别堆在灶口太近,留出空来!”
“大家都注意脚下,别绊倒了!咱们虽然忙,但不能乱!安全第一!”
她这副小大人般操心劳碌的模样,惹得众人又是好笑又是感动,手上动作不由得更加仔细了几分。
当然,让舒玉最终按下那点因陈文敬不按规矩办事而产生的小小不满的,是陈文敬管事递上订单时,附带的那句“东家吩咐了,此次要货紧急,价钱上浮五成”。看着那比平时高出足足一半的货款数字,舒玉心里那点小抱怨瞬间烟消云散,大眼睛弯成了月牙儿。
“加班就加班!有钱赚就行!”小丫头捏着拳头,动力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