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着脸道:
“给孩子们尝尝鲜,再推辞,我可真生气了!
回头就把蘑菇送回来!”
小荷娘被颜氏这半真半假的威胁唬住了,看着怀里那油汪汪的包子,喉头动了动,终究没再推辞,只是眼圈微微红,低声道:
“那……那就谢谢婶子,谢谢玉丫头了……”
她转身又从屋里端出个大粗瓷碗,里面满满当当装着黄中带绿的醋柳果儿(一种本地常见的野果,极酸,通常是馋嘴小娃的零嘴),不由分说地塞给舒玉:
“这个……拿着吃,开胃!”
颜氏知道再不收下她更不安,便笑着替舒玉道了谢,赶紧拉着小孙女告辞离开。
走出小荷家院门不远,颜氏回头瞥了一眼,只见小荷娘正站在院门口,望着她们的方向,用手背擦了擦眼睛,然后转身回院,很快便背起一个硕大的背篓,跟小荷奶奶交代了一声,脚步匆匆地朝着后山的方向去了。
“瞧见没?”
颜氏对舒玉努努嘴,“这是个勤快人,心里有数着呢。”
舒玉点点头,心里期盼着她们今天能有个好收获。
接下来,颜氏又带着舒玉去了昨天送了礼的铁蛋家,把收蘑菇的事情说了。
听说杨家要按品相花钱收蘑菇,铁蛋娘也是又惊又喜,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确认之后千恩万谢,恨不得立刻就要上山。
舒玉的小篮子里,也因此又多了两把自家炒的、喷香的黄豆。
最后,祖孙俩绕回了顺子家。
顺子娘正在院里喂鸡,听到颜氏说明来意,顺子娘可比小荷娘爽快多了,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一口就应承下来,脸上笑开了花:
“成!
这事儿好!
颜婶子您放心,保准给您挑那最好、最肥的蘑菇!”
她又仔细问了都要什么品种,听舒玉说跟昨天小荷娘送的那种差不多的就行后,连连点头:“晓得了!
婶子放心,别的我不敢说,认蘑菇我可是在行!
我下午就上山去看看!”
舒玉仰着小脸提醒:“顺子婶,不急的,慢慢采,安全第一。
价钱还是按品相算。”
顺子娘也是个精明人,仔细问了三种品相的价钱。
听到价钱,也跟小荷娘一样,觉得有些高了,忍不住劝道:
“颜婶子,玉丫头,这价钱……是不是定得高了点?要不……往下降降?三文、两文、一文,咱们也乐意!
往年那些顶好的背去镇上也就卖四文,还没人买呢!”
颜氏心里感叹这杨家岭的媳妇们真是淳朴得可爱,笑着解释:
“不高,铺子里卖东西有铺子的规矩,这价钱我们核算过,有的赚。
你们就安心按这个价送来。”
顺子娘一听杨家生意上要用,而且有的赚,便不再多劝,只是脸上感激之情更浓。
她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
“颜婶子,玉丫头,还有个事……我娘家就住在山里头,那地方别的不多,就山货多。
我娘家兄弟、嫂子都是认蘑菇的好手……他们采的蘑菇,能不能……也一并送来?”
舒玉闻言,和颜氏对视一眼,问道:“婶子,你娘家离得远吗?蘑菇能保证像你家送的那样好吗?”
“不远不远!
走山路大半日就能到!
他们时常给我送些山货来的!”
顺子娘连忙道,转身从屋里柜子深处拿出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些晒得干爽、品相极佳的干蘑菇,
“喏,这就是我娘家前阵子送来的,你们瞧瞧,这品相没得说!
他们认得准,手脚也干净!”
舒玉看了看那干蘑菇,确实不错。
她心里盘算了一下,现在已知的能稳定供应蘑菇的,有小荷家、顺子家、刚才那两家,再加上顺子娘家,一共四家。
初期试点,这个数量应该差不多了。
颜氏心里也默数了一下,开口道:
“顺子娘,现在算上你娘家,一共是四家了。
眼下铺子刚试着卖,再多怕是消化不了。
就先定下你们这几家,再多怕咱们铺子一时也用不了那么多,放久了不新鲜。”
顺子娘一听自家和娘家都被包括在内,喜出望外,连连点头:
“成!
成!
太成了!
谢谢颜婶子!
谢谢玉丫头!
你们真是……真是我们家的贵人啊!”
感激的话说了一箩筐。
临走时,顺子娘又赶紧把家里的一大碗地香泡儿装进舒玉拎着的小篮子里,硬塞给她:
“拿着吃着玩!
听说你爱吃这玩意儿?尽管拿去!
吃没了喊顺子给你摘!”
颜氏这次没推辞,笑道:
“你倒是消息灵通,她就随口一提,你这就惦记上了。”
祖孙俩这才提着满满一篮子“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