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娘正蹲在院子里,小心翼翼地将昨天挖回来的野菜摊开在干净的席子上晾晒。
两个瘦小的孩子在一旁安静地看着。
小荷奶奶依旧坐在屋檐下搓麻绳。
“小荷娘,忙着呢?”
颜氏笑着打招呼。
小荷娘见是颜氏和舒玉,连忙站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
“颜婶子,玉丫头,你们咋来了?快屋里坐!”
“不坐了,就说个事儿。”
颜氏摆摆手,开门见山,“你家昨天送的蘑菇,炖鸡香得很!
这丫头吃着喜欢,我们商量着,想在铺子里添点山货,以后你家要是再采到这样的蘑菇,就送来我家,我们按品相给你算钱,你看成不?”
“收蘑菇?给钱?”
小荷娘愣住了,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随即连连摆手,
“使不得使不得!
就山里的东西,出把力气的事儿,哪能要钱!
颜婶子你们喜欢吃,我得了空再去山上找找就是!”
颜氏早知道她会这么说,忙道:
“不光你家,别人家的我们也收。
是要放在铺子里卖的,不能白要你的。
你只管放心采,我们按价收,银货两讫,谁也不占谁便宜。”
小荷娘看着颜氏,又看看眨巴着大眼睛的舒玉,还是有些将信将疑,脸上写满了不好意思:
“这……这怎么好意思……出点力气的活,哪能卖钱……”
颜氏看着她那副老实巴交、生怕占人便宜的样子,心里叹了口气,语气更缓和了些,带着推心置腹的意味:
“有啥不能卖的?咱们庄户人家,凭力气吃饭,天经地义!
不瞒你说,前两年我家光景不好时,要不是咬着牙想法子做了点小买卖,怕是也要饿死几口人。
这日子啊,就得自己想法子往外奔!”
她说着,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檐下那两个瘦得跟干柴棒似的孩子。
小荷娘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心里猛地一酸,那股固执的推拒终于松动了些。
她咬了咬嘴唇,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声音有些涩:
“那……那成吧……多谢颜婶子想着我们……”
她顿了顿,又连忙问:“那……都要啥样的蘑菇?就昨天那种?”
颜氏对蘑菇种类不太熟,下意识地看向舒玉。
舒玉立刻接口,小奶音清脆:
“婶子,不拘什么品种,像昨天那种就很好!
但是一定要保证是自己认识的,确定无毒的才行!
我们不认识的或者拿不准的,可千万不能要哦!”
小荷娘连连点头:“这个我省得,山里的东西,不敢胡乱吃。”
舒玉又把刚才家里商定的三种品相和价格细细说了一遍。
小荷娘听得极其认真,当听到品相最好的能卖到五文钱一斤时,她倒吸了一口凉气,脸上露出纠结的神色,搓着手,讷讷地道:
“这……这价钱是不是……太高了些?这几日山上蘑菇还挺多的,要是肯下功夫,手脚麻利点,一天弄个二三十斤也不算难事……”
“等到了蘑菇多的季节,那些能干的老手,一天捡个五六十斤也是有的……要是都按头等算,一天就得一百多文钱,这……这你们收得了吗?会不会亏本?”
她到底是实诚人,生怕杨家为了帮衬她们而吃了亏。
舒玉心里暖烘烘的,连忙保证:
“婶子放心,用得完!
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她心里琢磨着,除了铺子自用,晒干菇也是条路子,消耗量不小。
旁边的小荷奶奶一直听着,这时也颤巍巍地开口,带着提醒的意味:
“玉丫头,你年纪小,可能不清楚斤两。
昨儿个给你家那两篮子蘑菇,掂量着也就四斤多点。
二三十斤,那可是好大一堆哩!
真能要得了?”
舒玉看着老太太那担忧的眼神,又是感动又是哭笑不得,只好用力点头:
“奶奶,我晓得!
真能要!”
颜氏也笑着帮腔:“老姐姐,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
只管放心采,我们肯定收!”
事情说定,颜氏便打算告辞去下一家。
小荷娘却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猛地一拍大腿,“哎呦”
一声:
“瞧我这记性!
差点忘了!”
她说着,快步走进屋里,拿出一个油纸包,正是昨天舒玉悄悄留下的那几个肉包子。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递过来:
“玉丫头,这是你昨儿落下的吧?今早才看见,快拿回去。”
舒玉:“……”
她连忙摆手,“婶子,不是落的,是特意留给弟弟妹妹吃的!”
小荷娘哪里肯要,执意要塞回来。
颜氏见状,直接拿起油纸包,强硬地按回小荷娘怀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