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忍俊不禁的憨劲儿。
写着写着,想到将来能拥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她忍不住“嘿嘿”
傻笑了两声,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杨老爹看着孙女那副瞬间充满干劲、自我激励的傻样,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重新阖上眼,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根光滑的戒尺。
这时,院子里传来了嘈杂的脚步声和说话声。
是杨五爷帮着找的五个短工到了,都是上次祠堂里敢站出来说话的几家族人,加上杨五爷家的二小子,一共六条壮劳力。
颜氏正嗓门洪亮地跟他们寒暄着。
杨老爹站起身,走了出去。
舒玉赶紧竖起小耳朵。
只听阿爷对着那六人,又把规矩说了一遍:
“……一天四十五文,管一顿晌午饭,活儿干到太阳下山。
主要是听石磊他们的调配,搬运清理,出力气的活计。
有意见现在提,上了工,就得听令行事。”
那几人早就听说工钱给得厚,还管饭,哪会有意见,纷纷点头哈腰地应承:
“听杨叔的!”
“没问题!
保证好好干!”
“成。”
杨老爹点点头,也不多废话,便领着这一群壮劳力浩浩荡荡地往老宅去了。
购买砖瓦木料这些需要对外采买的活计,他想交给了里正家的二小子去操办,那小子看起来机灵,也该历练历练。
到了老宅,石磊立刻迎了上来。
杨老爹简单交代了几句,便指着石磊对众人道:
“修缮的活计,由石磊挑头。
工地上有什么事,拿不定主意的,再来问我。”
石磊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东家会把这么重的担子直接交给他这个新来的。
但他立刻抱拳,沉声应道:
“是!
东家放心!”
眼神里没有丝毫推诿,只有被信任的郑重。
杨老爹又叫住正准备跟着去干活的杨五爷家二小子:“二郎,等等。”
杨二栓停住脚步,恭敬道:“怀玉叔,您吩咐。”
“这几天采买的事就交给你了。
辛苦你先去趟镇上,找砖瓦窑的刘师父,就说杨家岭老杨家要修宅子,用量大,问他能不能给个实惠价。
青砖、灰瓦、石灰、木料,都要好的。
这是定金。”
杨老爹从怀里摸出一小块碎银子,约莫二三两,递给杨二栓。
杨二栓接过银子,有些惊讶于杨老爹的信任和爽快,连忙点头:
“哎!
好嘞!
怀玉叔您放心,我一定把话带到,把刘师父最好最新的料子给您定下来!”
杨老爹点点头,背着手在现场转了一圈,看了看石磊他们初步清理出来的区域和堆放整齐的废物,便不再多言,转身又慢悠悠地踱回了家。
仿佛他只是个来看看进度的闲人。
舒玉一边努力写着,一边心里暗叹:阿爷可真厉害,几句话就把所有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谁干什么,清清楚楚。
日头渐渐升高,灶房里飘出浓郁的饭菜香气。
今天是颜氏带着元娘、周婆子、凤儿一起忙活,饭菜份量十足。
一大桶杂粮干饭,一大锅炖得烂乎乎的肉片大烩菜(虽然肉片不多,但油水足),还有一盆凉拌的野菜,一碟子淋了香油的咸菜丝。
吃饭的时候更是热闹。
院子里、屋檐下,或蹲或站,挤满了人。
新来的短工们捧着堆尖的饭碗,吃得满嘴流油,直夸主家厚道。
石磊他们吃相依旧迅猛,但眼神里多了几分归属感。
舒玉捧着个小碗,挤在元娘身边,看着这熙熙攘攘的场面,心里觉得又热闹又踏实。
吃过晌午饭,浓厚的睡意如同潮水般袭来。
舒玉的小脑袋一点一点,眼皮重得像坠了铅块,手里的毛笔都快拿不住了。
她努力对抗着瞌睡虫,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睡!
要写字!
要自己的小房间!
她使劲掐了自己大腿一把,疼得一个激灵,总算清醒了点,继续跟那十个字死磕。
就在她写得昏天暗地、不知今夕何夕的时候,杨老爹放在炕沿上的那根戒尺轻轻动了一下。
舒玉一个激灵,猛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