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汉、杨大江和杨大川三人风卷残云般吃完早饭,那架势,就像是几辈子没吃过饱饭似的。
颜氏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模样,又是心疼又是好笑,一边往他们碗里夹菜,一边念叨:
“慢点吃,别噎着,锅里还有呢。”
三人吃饱喝足,立刻就被颜氏和刘秀芝撵去睡觉。
“你们这几天在山上可累坏了,赶紧去睡一觉,好好歇歇。”
颜氏的语气不容置疑。
三人也实在是困得不行,也不推辞,拖着沉重的步子,像三条被抽了筋的大懒虫,晃晃悠悠地朝着房间走去,一沾枕头,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家里其他人则轻手轻脚地做事,生怕弄出一点声响吵醒他们。
刘秀芝在灶房刷锅洗碗,动作小心翼翼,连碗碟碰撞的声音都压得极低;颜氏在院子里喂鸡,撒鸡食的时候都不敢大声吆喝,生怕惊扰了屋里的美梦。
舒玉则在院子里逗弄着那只小白狐,给它起名叫“糯米”
。
小狐狸在她怀里蹭来蹭去,毛茸茸的,煞是可爱。
午后的阳光暖烘烘的,透过窗户纸,洒在熟睡的三人脸上。
钱老汉率先醒来,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只听“嘎吱嘎吱”
一阵响,浑身的骨头就像许久未上油的老水车,出抗议。
他坐起身,看着还在呼呼大睡的杨家兄弟,笑着摇了摇头:
“这俩小子,睡得可真香。”
钱老汉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间,来到正房,杨老爹正坐在炕上抽着旱烟。
两人打了个招呼,便开始商议起来。
“杨老弟,我看咱这烧制的陶器,宜早不宜迟,不如明天就去县里卖掉。”
钱老汉磕了磕烟袋锅,一脸认真地说。
杨老爹点了点头,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个烟圈,
“我也正有此意,只是这去县里卖货,还得好好谋划谋划。”
“我觉得咱们这次去县里先在集上卖卖,看能不能卖出去。”
杨老爹皱着眉头,一脸思索地说。
“对,咱这陶器虽说质量没问题,但有些……丑,可能要不上价钱。”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这时,舒玉像只小泥鳅似的溜了进来,听到他们说要去县里,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舒玉一边抚摸着糯米,一边眼睛滴溜溜地转。
她早就听说要去县城卖陶器,心里痒痒的,也想跟着去凑热闹。
县城对她来说是个新奇的地方,她满心期待能去见识见识,说不定还能找到什么赚钱的机会。
正房传来"
咣当"
巨响——舒玉抱着小狐狸摸进来没看路,脑门正磕在炕沿上。
“我要去县城!”
小丫头顶着红印子蹦跶,
“我要买糖葫芦!”
“买你个头!”
颜氏抄起扫炕笤帚,
“你爹他们前晌才合眼”
话音未落,西厢突然窜出两道人影。
杨大江顶着鸡窝头,裤腰带还系反了:
“买!
咱去了就去买!”
“不行!”
颜氏第一个反对,
“你一个小毛孩,去县里干什么?被拍花子拐了咋办!”
舒玉撅着嘴,一脸委屈地说,
“我保证会听话,不会乱跑的。”
“那也不行。”
杨大川也摇头,
“县里人多眼杂,万一把你弄丢了可怎么办?”
“小叔,我听话……”
“不行!”
杨大川态度坚决,
“你乖乖在家等我们回来,小叔给你带好吃的。”
舒玉见大家都不同意,小嘴一瘪,眼眶里蓄满了泪水,放起了大招耍无赖:
“你们不让我去,我就绝食饿死自己!”
到了晚饭时间,舒玉果然说到做到,坐在饭桌前,小嘴紧紧抿着,筷子都不碰一下。
元娘听说舒玉为了去县城闹绝食,忙高声叫舒玉到东厢房,连哄带劝说了大半个时辰,说的元娘口干舌燥,舒玉只咬死了一句:
“我一定要去!”
元娘又气又急: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转身找出戒尺吓唬道:
“你在闹阿娘打你了啊!”
“我一定要去!”
“你这孩子怎么油盐不进呢!”
元娘气的眼冒金星,说着拿起戒尺,在舒玉的手心上狠狠的打了几下。
舒玉疼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可她还是咬着嘴唇挺着,
“我就是要去县里,我会听话不会离开大人身边的。”
杨大江看着闺女那可怜兮兮的模样,心里一阵心疼。
他走到元娘身边,小声劝道:
“要不就答应她吧,看她这架势,不答应怕是不行。”
元娘看着舒玉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