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京城的年味一日浓过一日。
腊月二十三,祭灶过小年,盛府上下忙碌异常。
为着冲淡府中因齐衡之事留下的阴霾,也为了给即将出阁的明兰添些喜气,老太太做主,允了府中女眷去城外香火鼎盛的开元寺进香祈福,顺道逛逛庙会。
庙会设在开元寺前的长街,人声鼎沸,摩肩接踵。
各色摊贩吆喝声此起彼伏,糖人面塑、风车绢花、各色小吃香气四溢,杂耍百戏引得人群阵阵喝彩。
红彤彤的灯笼挂满了长街两旁的屋檐树枝,映着人们喜气洋洋的笑脸,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明兰穿着半新不旧的藕荷色绣缠枝梅花的棉袄,外罩一件素色滚兔毛边的斗篷,戴着风帽,跟在华兰、墨兰、如兰以及几位堂姐妹身后。
她刻意落后几步,并不想凑那热闹。
小桃和丹橘一左一右护着她,生怕被人群挤散。
“姑娘,您看那糖画,捏得真像!”
小桃指着不远处一个吹糖人的摊子,眼睛亮晶晶的。
明兰顺着看去,果然见那老艺人手法娴熟,吹拉捏扯间,一只活灵活现的糖凤凰便跃然竹签之上,引得孩童们阵阵欢呼。
她唇角微弯,正待细看,眼角余光却瞥见斜前方一个卖饴糖和精巧小玩意的摊子前,伫立着一个异常高大挺拔的身影。
那人穿着深青色的棉布直裰,外罩一件半旧的玄色大氅,在一众鲜亮的新年服饰中显得格外朴素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他背对着明兰,正微微俯身,似乎在认真挑选着什么。
那背影宽阔如山岳,站姿沉稳如松,带着一种久经沙场的凝练气度,瞬间攫住了明兰的视线。
顾廷烨?
明兰心头一跳。
这背影,与那夜风雪中惊鸿一瞥的身影瞬间重合!
仿佛印证她的猜测,那人似乎选好了东西,直起身付钱。
侧脸轮廓在灯笼的光晕下清晰起来——正是那张被风霜刻下痕迹、眼神沉寂如冰的俊朗面容。
只是此刻,他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中,似乎少了些冰封的寒意,多了一丝……专注?他手中拿着的,竟是几个用彩纸包着的、哄孩童的饴糖,还有一个憨态可掬的泥塑小老虎。
明兰微微一怔。
这样一个传闻中凶神恶煞、冷血无情的人物,竟会在此挑选孩童的玩意儿?是为了……那个流言中他外室生的儿子?还是……别的什么?
她正思忖间,变故陡生!
一个追逐打闹的半大孩子猛地从斜刺里冲撞过来,直直朝着明兰撞来!
“姑娘小心!”
丹橘惊呼,想要去拉,却被拥挤的人流阻住。
明兰猝不及防,被撞得一个趔趄,脚下踩到不知谁遗落的果核,身体顿时失去平衡,惊呼一声,朝着旁边一个卖瓷器的摊子倒去!
眼看就要撞上那堆叠的碗碟,一只有力的大手倏地伸出,稳稳地托住了她的手臂!
那手掌宽厚温暖,带着薄茧,蕴含着不容抗拒的力量,瞬间稳住了她失控的身体。
“当心。”
低沉而略带沙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如同砂石摩擦,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盖过了周遭的喧嚣。
明兰惊魂未定地站稳,下意识地抬头望去。
撞入眼帘的,正是顾廷烨那张近在咫尺的脸!
他不知何时已转过身,深邃的眼眸正看着她,距离近得她能看清他浓密睫毛下那沉淀的疲惫,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近乎审视的锐利。
他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随即松开手,退后半步,动作干脆利落,保持着合乎礼数的距离。
方才那一托,快如闪电,沉稳有力,仿佛只是顺手为之。
“多……多谢顾二爷。”
明兰压下心头的悸动,敛衽一礼,声音尽量保持平静。
她注意到,方才混乱中,自己间那支素银簪子似乎被撞松了,摇摇欲坠。
顾廷烨的目光掠过她略显凌乱的髻,落在她低垂的眼帘上,并未多言,只微微颔,算是受了这谢意。
他并未立刻离开,而是弯腰,从地上捡起一样东西——正是明兰方才被撞落、滚到摊子底下的那支青玉竹节簪子。
簪子通体碧绿,竹节分明,雕工简洁雅致,只是簪头处磕碰掉了一小块,留下一个刺眼的豁口。
顾廷烨将簪子递还给明兰,声音依旧低沉平淡:“簪子……损了。”
明兰接过,看着那处破损,心中掠过一丝惋惜。
这是她及笄时,祖母所赐。
虽不贵重,却是她心爱之物。
“无妨,一点小损。”
她将簪子拢入袖中,抬头看向顾廷烨,目光清澈坦然,“今日多谢顾二爷援手,否则明兰怕是要闯祸了。”
顾廷烨看着眼前这个明明受了惊吓、却依旧迅恢复沉静,面对他这个“声名狼藉”
之人也无半分畏惧或谄媚的少女,深潭般的眼底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微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