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的所有行踪。
有没有见过陌生人,接过电话,去过哪些地方。
哪怕买一瓶水、问一次路,也可能藏着线索。”
李悦点头:“我来做行为建模分析,看看能不能还原他们是怎么被引过去的。”
“我去跑外勤。”
赵勇拿起外套,“至少得知道那个配电房里有没有脚印、纤维之类的。”
我坐回电脑前,新建了一个文件夹,输入四个字:影蚀行动。
下面分了三个子目录:人员轨迹、技术溯源、现场物证。
点击保存时,鼠标顿了一下。
上一次捣毁k-7据点,我们都以为结束了。
那时缴获了大量非法实验资料,揭露他们用流浪者做药物测试,把数据卖给境外机构。
结案布会上,领导说是社会治理智能化的重大胜利。
可现在看,或许只是对方换了方式——从肉体控制变成信息操控,从明面绑架变成隐形收割。
李悦忽然轻声说:“刚刚系统又弹了一条预警。”
我立刻看向她的屏幕。
【风险等级:一级】
姓名:未知
性别:男
年龄:约5o岁
最后位置:铁西巷与新华路交叉口西北角监控
行为特征:坐地抱膝三小时,衣着单薄,多次抬头看商铺后窗
备注:近十天内三次触低温滞留预警,均未响应处置
我放大截图。
男人低头缩在墙角,手插进袖管,脸藏在帽子里。
但在他身后的玻璃窗上,倒映出一个模糊身影——站着,不动,离他不到五米。
而那个位置,根本没有摄像头。
“这不是孤立事件。”
我说,“他们已经开始在预警目标周围布控。”
赵勇抓起对讲机:“我现在就去铁西巷。”
“别贸然靠近。”
我叫住他,“先联系街道网格员,确认附近有没有开放安置点。
巡警在两个街区外待命,随时接应。
记住,不要打草惊蛇,重点观察有没有可疑车辆或电子设备干扰。”
“明白。”
李悦已经在调周边线路:“我同步追踪他的动向,一旦进入盲区立即通知你。”
赵勇点头,快步出门。
我盯着屏幕上那个窗上映出的影子,把男人最后出现的时间标记为“t-o”
。
然后打开录音,对着麦克风说:“2o25年1月4日上午七点二十三分,正式启动‘影蚀’初步调查。
涉案三起,疑似新型非接触式诱捕,技术手段涉及监控干扰与身份屏蔽。
暂无明确受害地点,无暴力痕迹,作案窗口极短。
初步判断,存在有组织犯罪复苏迹象。”
说完,我按下停止键,将音频加密存入主目录。
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
李悦忽然抬手示意安静。
她耳机里传来一段断续的信号音,极细微,混在城市无线电背景中,若非她开启频谱分析,根本听不到。
“这个频率……”
她皱眉,“和k-7据点外围监测到的备用信道一样。”
我猛地抬头。
她看着我,声音很轻:“他们还在用同样的通信协议,只是换了编码方式。
新的算法更复杂,但核心结构没变。”
头顶的日光灯闪了一下。
我盯着屏幕上那三条红线,指尖轻轻敲着桌面。
新的挑战不是突然出现的。
它一直潜伏着,等着我们放松警惕,等着我们在温情中忽略那些细小的裂痕。
而现在,它开始动了。
赵勇的对讲机传来杂音:“我到了铁西巷,目标还在原地,但旁边那个人不见了。”
我抓起耳机:“先别靠太近,注意周围有没有可疑车辆或电子设备干扰。”
“明白。
巷口停着一辆灰色电动车,车牌被泥巴盖住了,车型和昨天出现在南湖公园附近的那辆很像。”
李悦迅切换视角:“我看到了!
同一辆车,前天晚上十一点四十二分出现在工业区铁路桥附近。”
我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在“影蚀”
二字下方划了一横。
然后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