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谁谁谁靠着某个产业或者某个事情,赚了大钱,娶了个县主,就是兄弟争产,反目成仇。
这就是一巨大的筛子。
很容易的就将那些,对于术算或者刑律敏感的人给拣选出来。
过去,朝廷不重明法、明算两科。
所以,便是民间有着术算、刑律方面的天才,这些人也不会有培养的机会和可能。
但现在,形势变了。
当今官家,已不止一次的表露出对刑律、术算人才的重视!
而这科举,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只要能卖出去,换来官爵功名,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士人勋贵,其实不在乎,自己要学的究竟是什么?
想那五代十国的南汉,还曾有过欲为官必先自宫的事情呢!
也没见南汉的士人抗拒。
相反,为了官爵自宫之人,如过江之鲫!
也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会对此警惕而已。
但也只是警惕罢了。
毕竟,如今的科举,依旧是以经义取士,策论定优劣。
明法也好,明经也罢,都是杂流。
无论是在前途上,还是在社会地位上,明法、明经进士都不如正奏名进士。
所以,也没什么人关心。
……
除了民间。
朝廷的命令和汴京新报、汴京义报上的文章,也在另一个群体中,引发了无数涟漪。
这个群体就是宗室!
广亲宅,乃是仁庙庆历年间,以前宰相王钦若的宅邸改建而来。
专为朝廷荣养太祖第四子楚王赵德芳后人所建。
故而,居住在此的宗室们,都是太祖一脉。
属于是如今大宋朝宗室中最被冷落的一支。
不止是这一支与如今的帝系,在血缘关系上非常疏远。
同时也因为,这广亲宅的宗室赵世居曾做过大逆,为如今的天家所忌惮——去年,府界胥吏弊案中,就查出过有人私藏赵逆世居所造图谶。
于是,广亲宅中的宗室们再造重击。
不止是自身磨勘,开始被宗正寺故意刁难。
宗子、宗女想要进玉牒的难度也变大了。
同时,广亲宅中的待遇,也被人为下调。
曾经新君即位后,开始给所有宗亲普发的本色禄米,现在都变成了折色。
而且,发下来的都是铜钱,而非交子。
搞得好多人每个月得专门去交子务那边排队换交子。
换一次,就得给朝廷再交一笔钱。
虽然不多,每贯只要二十五文。
可是,这积少成多依旧是一笔大数字。
当然,宗亲们也可以选择不换交子。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