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账本不说话,可它记得谁偷过钱(第1/2页)
主要出场人物:
苏清商(女,边关归来者,隐于内务府暗线,冷静果决)
赵砚之(男,内务府笔帖式,低阶文吏,曾受主角提携,忠诚谨慎)
裴照(男,礼部侍郎,表面守规实则暗中支持革新,心思缜密)
谢知节(男,大理寺评事,正直清廉,倾向民间公义,厌恶权谋但坚守底线)
崔九(男,傀儡戏班班主,滑稽外表下藏野心,现处境尴尬)
阿阮(女,街头说书少女,野狐塾旁听生,伶俐大胆,已成舆论先锋)
单元内作用:承接“算盘珠子比刀快”引发的查账风暴,转入权力系统内部反扑与清算的关键阶段;通过一场“旧账重提”的财务围剿,展现主角如何以制度之矛攻体制之盾;为主角正式露面铺垫合法性,并推动盟友阵营完成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的转变。
情节:
(1)死人领药,活人睡不着
赵砚之每日为苏清商办理“药材领取”手续,流程合规、印鉴齐全,却引来香料协理司老主管的怀疑——此人曾在十年前参与注销“清商班供奉”名册。他暗中调阅档案,发现“苏氏遗孀”所依附的亡夫身份系空白户,且历年补贴从未支取。他连夜上报礼部亲信,称“恐有奸佞借尸潜宫”。消息传开,几名太监开始在御膳房周边徘徊盯梢。苏清商得知后不动声色,反而让赵砚之主动补交一份“遗孀抚恤请领表”,附上伪造的邻里保结书:“越真,越没人敢动。”
(2)她说,税是镜子,照得出谁在裸奔
苏清商将《十年娱乐税流失清单》第二部分交由萧厉珩秘密递送户部右侍郎府邸,其中新增三条铁证:三家被罚戏班的实际控制人竟是礼部尚书三位姻亲;某勾栏每年向宫廷乐坊“进贡”五百贯,名义为“乐器维护”,实则用于私宴狎妓;更关键的是,一笔标注“赈灾义演专款”的三十万钱,最终流入皇城西苑一处未登记的私人库房。户部震怒,联合都察院发起“春税清查行动”,连皇帝都不得不出面表态:“若朕的银子能被偷成河,那这庙堂就是个筛子。”
(3)说书台上的算盘响了
阿阮在京城最大瓦舍登台,不说故事,只念账目。她手持一串竹片,每片刻有一笔“失踪税款”,当众朗读:“某年三月,南市勾栏报客八百,实到不足三百,逃税七十二贯——这笔钱够三十个孩子读一年野狐塾。”听众哗然。她又取出一面小锣,每揭一案便敲一下:“这是清商铃的回音,你们听不听得见?”巡城衙役欲驱赶,却被观众围住质问:“我们交的税去哪儿了?”一夜之间,“听账”成了新潮流,百姓自发组织“街坊审财会”,逐家盘查本地班子营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8章账本不说话,可它记得谁偷过钱(第2/2页)
(4)老狐狸想换皮
崔九察觉风向剧变,连夜焚毁家中所有与礼部往来的密信,并派人四处散布谣言:“当年构陷苏清商,全是上面逼的!我只是个小角色!”他还特意找到李元吉,痛哭流涕:“我哥死了,我不敢反抗啊!”李元吉冷笑不语,转头却让柳扶风安排一场“忏悔默剧”,剧中一名傀儡师亲手斩断提线,焚毁戏台。演出当晚,崔九在台下浑身发抖,散场后踉跄离去,口中喃喃:“她回来了……她真的回来了。”
(5)大理寺的灯亮到了五更
谢知节主动调取“清商班注销案”原始卷宗,却发现关键页被人用茶水浸泡过,字迹模糊。他不信邪,转而查当年涉案班主的资金往来,竟顺藤摸出一条地下钱庄链,背后牵扯两名御前近臣。他本欲直接上奏,却被裴照深夜拦住:“你现在递上去,只会被打成党争工具。”裴照递来一份匿名备忘录——正是苏清商所拟的“分步揭弊策略”:先动财,再动权,最后才动根。“让她来收尾,”裴照低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