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穿越小说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606章 唉……

第606章 唉……(1 / 4)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全民藏宝图,只有我能看到提示 虎贲郎 渣夫灵堂出轨,我二嫁又跪哭什么? 傅教授结个婚,我旺夫! 朕,废物皇帝,开局直升陆地神仙! 从死神归来的路明非 摆烂女配在线作死,疯批反派破防了 婚后偏宠 从寻宝提示开始成神 剑来:宁姚做大,秀做小

    ……

    七百万人口,分出六十万到九十万,供养长安南北两军;

    余下六百万人口贡献的农税,也就是将将供养基本的官僚系统运转。

    所以,太祖高皇帝才会说:分封制度不可取,但始皇尽废分封、尽行郡县,也同样不可取;

    所以汉家才会容忍、允许,或者说是需要开国初的异姓诸侯,以及后来的宗亲诸侯存在。

    ——这不只是转嫁地方治理成本,也同样是在转嫁官僚系统,以及军事武装力量的维持成本。

    后来发生的事,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就算不上附属的北方燕、代、赵三藩——尤其是苦寒之地的燕、代二国,愈发无法承担起北方边防部队的开销;

    以至于到了太宗孝文皇帝年间,北墙部队已经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了,迫使太宗皇帝不得不采纳晁错的建议,许天下百姓民输粟捐爵。

    所谓输粟捐爵,便是任何人,只要将一定数量的粮食运送到北方边墙,就可以凭借运粮凭证,换取一定限度内的爵位。

    是空手套白狼没错,却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若非事态已经严重到了一定的程度——若非不这么做,边墙卫戍部队就要维持不下去了,太宗皇帝也绝不会选择这种方式,来解决边防部队缺衣少食的难题。

    或许换个皇帝,还会因此问责燕王、代王:为啥饿着朕的边防将士?

    但太宗皇帝本就是代王,对于北方边墙的状况,自然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北方如此,南方的长沙国、淮南国稍好些。

    尤其是淮南国,地大物博,气候适宜,肩负起南方的边防压力,就显得相对游刃有余一些,不像长沙国那么吃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不需要承担边防成本,又不受边疆战事影响的内陆国。

    如齐国,楚国,以及刘濞的吴国。

    久而久之,腰包厚实了,腰杆也直了、翅膀也硬了,自然免不得生出‘和长安掰掰手腕’的念头。

    尤其太宗皇帝还‘得位不正’,就更助长了这种不应该出现的念头。

    没办法,太宗皇帝和先孝景皇帝,自然就只能不遗余力的巩固函谷关防线,以备关东生乱。

    梁国本富庶,奈何‘为关中守函谷关’的压力太大,搞得太宗皇帝、先孝景皇帝,也是连续十几年给梁国输血。

    待吴楚乱平,先帝老爷子把汉家的大权,一点一点移交到刘荣手中时,汉家的情况总算是好了许多。

    ——经过五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尤其是文景之治的国泰民安,相比起开国时,汉家的整体人口已经翻翻,从一千五百万涨到了三千万。

    虽然与之对应的,是农税被太宗皇帝减半,使得汉家的农税收入,依旧和开国时期相差无多;

    但不一样的是:开国时,汉家人口一千五百万,关东诸侯占其五,开国元勋占其一,长安朝堂占其四。

    而刘荣在先帝朝太子监国时,关中人口已经直逼二百万户,一千三百万口!

    再加上北地、陇右、上党等边郡,以及汉中、巴、蜀等地;

    情况变成了:天下人口三千万,关东诸侯占其四,功侯贵戚占其半成,长安朝堂占五成五。

    虽然人口翻倍+农税减半,导致了汉室的农税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从煤山开始救大明 三国帝王系统 我的岳父是太子 凡人穿越修仙苟活 唐宫药香遇 赌博皇帝赵匡胤 与前夫和离夜,将军在我榻上贪欢 吃饱了吧 乱世荒年:每日情报,粮肉满仓 魅影杀清明上河图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