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有母后的先例在前,他比谁都更清楚:女子在治国理政上的才能,从不逊于男子。她们所缺的,从来不是智慧与胸襟,而只是一个机会。
一个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机会,一个走出深闺、立于朝堂、施展抱负的机会。
所以,他即位之初便力排众议,将女官署保留了下来。
女官署犹在,就仿佛一点薪火未曾熄灭。只要火种尚存,希望就在。
然……
勋贵、官宦、世家、乃至天底下绝大多数的读书人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得下这缕星星之火。
却,绝不会再允许大乾出现女子临朝摄政一事。
否则,他们心有不甘、意不能平,自然便会纷纷投向诸位皇子麾下。
有人心附庸,纷乱便会此起彼伏。
说他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是抬举了他们的心胸。这归根结底,是不想也不愿让女子分食权势名利这杯羹,更是无法忍受竟要匍匐于女子脚下的屈辱。
就算他是帝王,一人之力也扭转不了这种风气。
螳臂当车罢了!
想想母后摄政的那些年,朝堂上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人,多少不知内情的文人执笔写怨,字字诛心;天下百姓屡被煽动,揭竿而起,就可见一斑。
明明是母后未雨绸缪、深谋远虑,才让大乾熬过了天灾。
可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百姓不明就里,将一切罪责归咎于母后身上。
他们指责母后“牝鸡司晨”,说是女子干政导致阴阳失和,才招来上天降罪。
“明熙……”元和帝深深吸进一口气,声音里浸着难以掩饰的倦意,“你应当明白,大乾……绝不可能再有女帝了。”
他顿了顿,复又开口,字字沉缓:“至少在这太平盛世……绝无可能。”
知断无可能,他便不会恣意纵容、姑息公主们的野心,以免养痈遗患。
否则,百害而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