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皇妹,庆平侯府没了杨世子,还有杨二郎可继家业,再不济还有漱玉所出的野种。更何况淑妃娘娘在宫中周旋,庆平侯在朝中打点,即便杨世子归案,性命也定能保全。可若此事牵连到我身上...…就不是一条人命的事情了,遭殃的也不止是杨世子一人。”
“甚至就连圣宠不衰的淑妃娘娘也会彻底遭了父皇的咽气。自古以来,哪有帝王能容忍自己的后妃私底下偷认儿子的。”
“孰轻孰重,六皇妹自己衡量。”
谢宁华:又在威胁她!
等等……
什么叫漱玉所出的野种?
原来杨启不是二表哥的亲骨肉?
怪不得!漱玉当初死活不听劝,明明知道二表哥起了疑心,还是硬着头皮一条路走到黑,根源竟是在这里!
不是二表哥的,是谁的?
谢宁华对漱玉曾向她信誓旦旦表过的忠心,心生疑窦。
那些话,有几分可信?
漱玉投身于她麾下,为她所用,这份忠心到底是为她的大业甘愿肝脑涂地,还是想借刀杀人,除掉所有知晓杨启身份的人,从而将庆平侯府据为己有?
这厢,恒王和谢宁华还在互相算计,绞尽脑汁地想找替罪羊把自己洗白。
那厢,妄压根不按套路出牌。
华宜殿。
“表叔父。”
荣妄一进大殿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侄儿心中有一猜测,不知当讲不当讲。”
世人皆知,他受尽荣宠。
哪怕表叔父身为九五之尊,待他却始终如寻常长辈般慈爱温和,不见半分帝王威仪。
既是自家人的体己话、家常事,又何须什么证据?
元和帝看着跪地的荣妄,蹙眉温声道:“明熙,先起来再说。”
方才那一声闷响,他光是听着,都觉得疼。
荣妄摇了摇头:“表叔父,侄儿接下来要说的话,既有以下犯上之嫌,又含挑拨离间之疑,还是容侄儿跪着说吧,免得说完之后表叔父动怒,再命侄儿跪下,倒不如先跪为敬。”
元和帝的神色凝重了几分。
“以下犯上?”
“你要冒犯朕?”
偌大的上京城中,无论是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还是他的妻妾儿女,几乎无人敢在荣妄面前有半分放肆。
人人都清楚,荣妄的倚仗,是他,更是荣老夫人。
他是大乾的一国之君。
而荣老夫人……
无论是做他的义母,亦或者是暂代大乾太后之尊,也丝毫不为过。
荣妄眨眨眼:“侄儿孝敬表叔父都来不及呢。”
元和帝:“既非冒犯于朕,便非谋逆作乱。只要不是谋逆之罪,朕不会与你计较。”
随后,元和帝朝李顺全递去一个眼色,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道:“朕瞧你这差当得是越发回去了,连看座这等小事都要朕来提醒?下去之后找你干爹,让他再好生教教你规矩。”
见荣妄落座,元和帝微一摆手,侍立在殿中的宫人们即刻心领神会,悄无声息地鱼贯而出。
“说说吧,你要犯哪个上,要离哪个间?”
荣妄径直道:“六殿下。”
元和帝错愕:“宁华?”
荣妄点头称是,随即毫不隐瞒,将杨二郎身上发生之事一五一十禀明了元和帝。
元和帝沉思片刻,将种种线索一一理清,仍觉难以置信,缓缓道:“恒王与杨淑妃、庆平侯府结盟一事,朕早已查明,也曾于朝堂之上敲打过庆平侯。朕一直怀疑,宁华是否知晓此事,若知晓,又究竟参与了多少……”
“今日听你此言,莫非宁华才是幕后主使?”
荣妄抿抿唇,斟酌了下言辞:“倒也不能断言六殿下是幕后主使,说的更准确些,六殿下有借刀杀人之意,亦有与那柄刀一较高下之心。”
荣妄的弦外之音并不算隐晦,元和帝一听即明,几乎脱口而出:“宁华……”
“宁华她有入主东宫的野心?”
荣妄没有遮遮掩掩,而是顺着话锋自然道:“若非如此,实在难以解释她为何隐于幕后,搅动风云,坐收渔翁之利。”
“表叔父,大乾已先后有永昭皇帝与姑祖母两位女帝临朝。”
“即便姑祖母的皇帝册文是在她驾崩之后,由先皇力排众议、冒天下之大不韪敬告天地所追尊,但不可否认,她生前连续十余年独揽朝纲,虽居皇后之位,却早已行天子之实。”
“故而,六公主殿下有此鸿鹄之志,也不足为奇。”
元和帝怔愣了片刻,心头一阵恍惚。
昔日,他竭力撮合明熙与宁华,原是想让明熙远离朝堂夺嫡的凶险,护其周全,也为延续荣国公府的显赫荣华……
却未曾想到,竟险些亲手将明熙推入虎口。
他并非出于重男轻女的俗见,亦非觉得女子德行有亏或能力不济,不足以匹配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