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历史军事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710章 仁宗:千年第一仁君的布衣心

第710章 仁宗:千年第一仁君的布衣心(5 / 5)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风醉斜阳 流浪在中世纪做奴隶主 双生花的妖娆人生 北美新神 斗罗:天使圣徒霍雨浩 血之孙吴 综影视之末世神棍和她的忠犬男友 开局言出法随,我要整顿修真界! 退婚后,不小心怀了权臣的崽 我靠种田经商养活三军

批注,哪里可以用廉价药材替代,哪里可以增加剂量,字迹工整,透着细心。她拿起一张治水疫的药方,上面写着“马齿苋易寻,勿用当归”,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

下葬那天,汴梁城飘起了细雨。送葬的百姓挤满了街道,连房顶上都站满了人。当梓宫经过城门时,一个穿粗布短打的孩童突然哭喊起来:“皇帝爷爷,您别走!您还没去江南看桃花呢!”

孩童的哭声引发了更大的悲恸,满城百姓同声痛哭,哭声盖过了雨声,盖过了哀乐,久久回荡在汴梁城的上空。

第七章仁心长存照千秋

赵祯下葬后,大臣们商议庙号。韩琦捧着历代帝王的庙号名册,对新帝英宗说:“先帝在位四十二年,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废除苛税,体恤百姓,堪称仁德之君。臣以为,当尊庙号为‘仁’。”

“仁”字庙号,前所未有。大臣们纷纷赞同,欧阳修颤巍巍地说:“自古帝王,能称‘仁’者寥寥无几。先帝爱民如子,轻刑罚,重民生,减赋税,兴科举,实至名归。”

新帝准奏,从此,赵祯被尊为“宋仁宗”,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此庙号的皇帝。

几年后,汴梁城的夜市依旧热闹。卖胡饼的老汉收摊时,总会多留两个胡饼放在路边,对着皇宫的方向念叨:“仁宗皇帝,来尝尝热乎的胡饼。”

城隍庙前立起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当年宋仁宗亲自制定的平民药方。老医官带着徒弟在此义诊,说起仁宗皇帝雨夜送药的故事,总会红了眼眶。

贡院门口的红榜上,寒门学子的名字越来越多。他们在入学前,都会去旁边的仁宗祠拜一拜,那里供奉着皇帝当年复试时用过的笔墨,提醒着每个读书人,朝廷的大门永远为有才华的人敞开。

后宫的蚕室里,新的皇后依旧带领宫女们养蚕缫丝。她时常对宫女们说:“仁宗皇帝在位时,皇后娘娘亲自养蚕,就是要告诉我们,天下的财富来之不易,要懂得节俭。”

西北的边防线上,将士们穿着厚实的棉衣巡逻。每当有人问起棉衣的来历,老兵们就会说起仁宗皇帝临终前还惦记军饷的故事,眼角泛起泪光。

江南的桃花开了又谢,每年春天,都会有百姓带着桃花去仁宗陵前祭拜。他们说,仁宗皇帝心里装着江南的桃花,装着天下的百姓,他的仁德就像这桃花一样,年复一年,盛开在每个人的心里。

汴梁城的御街上,有个穿青衫的书生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他讲的是一个皇帝穿着常服逛夜市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皇帝在雨中给灾民送药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皇帝临终前还惦记着放宫女出宫的故事。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问书生:“那个皇帝是谁呀?”

书生望着皇宫的方向,声音温柔而庄重:“他是宋仁宗,是天下百姓心中最好的皇帝。”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洒满御街,街边的海棠花在风中轻轻摇曳,像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仁德、关于百姓、关于千年流传的故事。那个被尊为“仁宗”的皇帝虽然已经远去,但他的仁心,却像这阳光一样,永远照耀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逆子,开门!你娘回来整顿家风了 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 在古早师徒文里当咸鱼 夺春情 水浒:我在梁山当绿茶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诡异入侵:假扮插班生的我误入老钱班 大乾边关一小卒 把神明追求到手后 穿到原始大陆搞基建